李纲和苏元老齐齐一怔,须知自耶律延禧即位以来,对耶律和鲁斡这个皇叔一向礼敬有加,一开始便册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虽然都不见得是实权地位,但是,和鲁斡那一头的宗室和贵族却不少,尤其是和鲁斡之子魏王耶律淳,更是号称宗室第一人。和鲁斡在世也许还能压住这个儿子,如今和鲁斡一死,此人又怎么会屈服于两个妇人之下?
“这么说来,辽国可能还会有内乱?”李纲稍稍前倾了一下身子,神情紧张地问道,“如今女真已经占据了辽东,怕是他们怎么都会先一致对外吧?”
“这就要看他们的眼光是否短浅了!”高俅冷笑一声,不紧不慢地道,“倘若他们还以为女真不足以为惧,那么很有可能再内斗一场。之倘若他们知道先一致对外,那么也许还有药可救。总而言之,吊丧的使者已经在去辽国的路上,只是贺登位的使者圣上迟迟未决,便是因为这个缘故。”
苏元老琢磨了半晌,终于隐约得到了一个答案,一时脸色大变,一句话脱口而出:“莫非相公有意亲自使辽?”
“不错!”见李纲同样脸色剧变,高俅遂笑道,“这只是意向,你们无需担心,我是否走得了还未必可知。须知向来使辽之臣最多不过馆阁学士,从来没有国家重臣亲自前去的,但此番事情非同小可,若不能将事情摊开了,或者针对辽国局势对症下药,恐怕便会错失时机。无论是辽国那两位太后还是魏王耶律淳,都不是好对付的,使臣向来没有决断之权,所以很可能错过机会,所以……”
“相公千金之躯,岂可轻易冒险?”李纲霍地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道,“相公若真有意派人使辽,我愿意前往一试!”
第二十五章 议出使天子阻行
对于李纲的自荐,高俅没有立刻做出表态。毕竟,李纲虽然算得上文武兼通,但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经验。不管口中说得如何头头是道,一旦缺乏了实践经验,那么,在真正面对难题时,做出的选择就很有可能出问题。
与此相比,他自己在朝堂政局中浸淫了十几年,此中经验当然要远远胜过李纲,最主要的是,他想要出使的一大目的便是要接触辽国两位执政太后和魏王耶律淳。那两位太后固然在历史中声名不响,但是,耶律淳却不一样。
历史上,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在东征失败之后,耶律章奴等人图谋废黜天祚皇帝,立耶律淳为帝,而耶律淳却出人意料地亲自将阴谋禀告耶律延禧,平息了这一次政变,由此晋封为秦晋国王。但是,当耶律延禧再次兵败后,在宰相和一干宗室力主下,耶律淳终于登基称帝,成为了北辽的开国之主,并废天祚帝耶律延禧为湘阴王。
从所了解的这些事实来看,高俅绝对不相信耶律淳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在他看来,耶律淳之所以会对辽主告密,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实力不够,以及事情败露后的后果,否则,他后来也不会一登上帝位便废了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由此看来,这样一个人绝对是可以图谋的。
由于此番放宽了限制,参加制举阁试的足足有三百人,而一场筛选过后便只剩下了一百人,尽管不少落榜者的文章同样是花团锦簇。然而,这两百人中仍有不少人获得了官员候补的机会,因此虽然懊恼,却也不无所得。
而真正的殿试无疑是最大的考验,一日之内为一道三千字的策论,而且全都是由国中最著名的文学之臣审核,虽说三等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只要入了四等,现职官员便可立刻得到升转拔擢,而无出身的士子则可获得进士出身,由此一步进入官场,是以所有人都卯足了劲。
原本苏辙也在此次评卷官之列,但是,考虑到苏元老也在此次考生之中,因此赵佶便从善如流地用了别人。这阅卷的阵容空前庞大,最终取中的人也同样不少,以往制科不过每科四五人,而赵佶一举将名单扩充为三十人,已经是莫大的恩遇,而评卷官最终呈上来的名单足足有三十八人。
虽然比预计的人数更多,但赵佶在一一看过卷子之后龙颜大悦,大笔一挥便取了所有人。不过三等仍然空缺,计有四等十二人,五等二十六人,全都是文章出众之辈。而在蔡京高俅的建议下,赵佶干脆下旨将此次制举试卷全部刊印成册,谁料五千册刚刚印好,便全都被抢购一空。须知这些策论全都是精彩纷呈,谁不想去学学其中精髓?
崇政殿中,说起此次的制举,蔡京便恭维道:“四五等未有出身者全都授进士出身,圣上此番可是花了不少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