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连绵的雨势不停,纷纷乱乱地敲打在木质的门窗上,卷得值房内一阵透骨的清凉,送走秦氏,李梦粱一个人无言地坐在值房中,怅然深思,许久,他忽然想起什么,起身急乱地招来曲宝,沉肃下令:

“查一查,香月昨夜在应天府从受伏到出逃这段时间里,应天府来过什么访客!”

玉带娇是个死缠烂打、不肯罢休的姑娘。

她父亲的案子守备衙门一直没有进展,她知道不怪衙门,毕竟邝简这种人看查过的也没看出个眉目,可她等得实在心焦,不想坐以待毙,便只能偷偷自己来查——冥冥中无法解释的原因,她对杀香月拿到的“不是太平教作案”的消息很不信任,本能质疑“太平教掌教离开金陵去了北方”,这北方就不可能是淮安府嚒?她一边忙着父亲的后事,一边在这条线上瞎撞,一直到琉璃珥回来,旧物取出,她这才越发确认太平教掌教就是杀人凶手,急慌慌地跑到应天府找邝简。

这件事,她以人子的身份注定想不深,冲脑而过的只有:

我要给父亲讨公道,李梦粱必须伏法偿命!

可是李梦粱为什么会对玉斯年动手?为什么堂堂掌教不交代手下行动、非要亲自跟踪刺杀朝廷大员?事前事后还要对杀香月和教内人隐瞒?……这些玉带娇都想不到,但是邝简会想,甚至在听到杀害玉斯年的凶手可能是太平教掌教的时,就直接联想到另外一桩事情——

论人论事,要设身处地。原本邝简只是怀疑,还不能确定,可今日守备衙门的大堂上,李梦粱直接把玉斯年的性命栽在了杀香月的身上——邝简相信,玉斯年这条人命,李梦粱不用逼供,不用用刑,就可以让杀香月心甘情愿地替他应承下来。

李梦粱当堂抛出玉斯年案,一是自信绝没有人知道他是杀人真凶,二是想试探一下应天府的反应,同样试探一下自己对杀香月的态度,如果确定应天府与杀香月割席、不想出头,那这个案子可以顺理成章地当堂抹平,李梦粱就此永绝后患;若是邝简对玉斯年案产生质疑,他也可以假称审判有误有恃无恐,毕竟鬼见愁罪大恶极,外人也分断不清杀香月到底杀没杀过玉斯年,镇府司审断错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