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赔不赔,郑家的名声坏了。
黎明瑾在那些吃兔肉病了的客人找过来要钱的时候醒了,算起来这件事可不好解决,因为问题出在饭馆,不是郑家。
肉到了夏天是真的容易坏,除非吊在井里冰着,那个饭馆估计是没有井,才把肉放在外面,就这样坏了。
黎明瑾起床后想了半天,想到了法子——既然饭馆那边出了问题,那就不多卖鲜肉给饭馆,将兔子肉熏干。
担心自己想的不周全,黎明瑾把这事同他娘说了,也提了自己的看法。
“瑾哥儿,你的主意不错,夏丫头从你大伯娘那里学了熏肉的手法,如果熏兔肉味道好能做出特色,不如以后就不卖鲜兔肉,专卖熏兔。”姜芷芸持家有道,脑子一转就把黎明瑾的想法完善了,“我记得石夫郎做熏肉也有一手。”
“专卖熏兔……”黎明瑾拿着这个词多念了一遍。
卖鲜兔肉也就是十几文一斤,熏肉的话最少都得三十文,味道好的甚至能够买上四十。
这道理就和刚从山上采到的新鲜药草,没有经过了炮制的药材值钱是一个道理。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炮制药材,也不是所有人的都能把熏肉做得好吃,何况现在没有大量家养兔子。
之前黎明瑾担心过其他人家看着养兔子挣钱,也抓了兔子养,这样一来四姐他们的兔子就不好卖出去了,如果他们把挣钱的方式从养兔子变成做熏兔肉,就不用担心别人养兔子同他们抢生意了。
再有一点,他们昌平县有码头,熏兔肉是能够久放的吃食,多多地做出来熏兔肉还能通过来往的商船运到其他地方卖,一点都不用担心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