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将在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座,瀛洲置灶四百五十二座,幽州置灶一百八十座,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座,又在邯郸置灶四座。
若无意外,年产量将高达二十万九千七百零二斛四升,足以资军国所需。
四州之中,以沧州盐灶最多,高于其它三州的总合,高澄也最重视。
这地方是自己的老巢,虽然许多年没有涉足,但当初他最先开始插手地方政务,就是带了十余万鲜卑妇孺往沧州安置。
对于主持沧州盐务的人选,高澄苦思一番后决定调相州提学张德兴充任。
其余三州也尽量从幕府中挑选谨慎廉洁的能吏出任。
考虑到他们或许不通盐务,高澄在民间大肆收罗煮盐老匠,以高薪聘请。
在交代三名幕僚的同时,也特意派人往邺城传信,让张德兴多听取老匠的意见,莫要过多插手干涉,狠抓生产与防止有人借此牟利即可。
高澄同时下令四州长官必须全力配合傍海煮盐一事,派出州郡兵看护盐场,防止有私盐贩子利欲熏心,从中破坏。
真有了闪失,可不是杀几个人就能够弥补损失。
小高王不喜欢杀人,只是很多时候他不得不杀人而已。
当海盐能够投放市场,就将着手打击私盐。
同时,高澄已经盘算好了,当各盐场正式开始生产,也是他第三次巡视河北的时候。
河北是高氏的根基,高欢曾与高澄说过,要常往邺城暂住。
不过最近两年高欢忙于西征,以及西征失败需要在晋阳安抚军心。
高澄也因为西线战事与变法维新,父子俩已经很久没有踏足河北,等待各地盐场落场,高澄也正好趁此机会巡视沧、瀛、幽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