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三百零八章 举荐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062 字 2022-11-14

所以当王安石利用变法搞党争后,他们这些老变法就更不能接受了。他们非常反感王安石借用变法暗地里挑起宰相和御史之间的矛盾,使得相权被迫依附于皇权。因为一旦当相权完全沦为皇权傀儡,御史的谏权就会被皇权和相权完全孤立,最终也会沦为皇权的傀儡。王安石下台后,欧阳修和韩琦的隐忧得到了验证。继任的王珪等人都是没有主见完全只会听皇帝指令行事的傀儡,而御史也彻底沦为了皇权和相权党争的打手,再无权力制衡可言。再后来宋徽宗昏庸误国,他想怎么作,完全没有人能规劝他,最终导致了北宋社会矛盾的大爆发。

那么司马光和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呢?其实他们的反对出发点并不相同,跟韩琦和欧阳修的出发点也不一样。苏轼认为皇帝不是与百姓治天下,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我们读书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做官谋福利。如果不以读书人的利益为先,那我们凭什么为你卖命?这样的思维,简直就是欠收拾。后来苏轼被贬到地方为官,目睹了老百姓疾苦之后,三观立马变了。不摆读书人的臭架子,而是真心实意的为民谋利,甚至对新法的态度都有所转变。整个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写出了那么多的豪放诗词。这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嘛!司马光,他跟王安石是平辈,两人是直接竞争关系,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这个利益冲突跟变法没关系,纯粹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有他司马光就没王安石,有王安石就没有司马光的矛盾。

所以,现在这个时期,司马光还没有成气候,而韩琦和欧阳修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也是会支持王安石的,所以,陆垚才觉得现在让王安石登上政治舞台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晏殊这边,看样子已经是下定了主意,他上前一步,对正在等待着下半场开赛的赵祯,说道:“陛下,今天这蹴鞠大赛是大喜之日,臣还有另外一消息,要告诉陛下,臣寻得了一能人。”

让晏殊没有想到的是,赵祯看了看自己,随后眯了下眼睛,那眼神看样子是要把自己给看透了一样。

赵祯说道:“你说的,可是王安石?”

晏殊站在那里,一时间没能回过神来,按说王安石进京是跟范仲淹离开是一天,而且自己相信已经将保密工作做到极致了,不过皇上终究是皇上,这汴梁内城当中发生的事情,都被他知道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晏殊脑海中这么一想,神情也就恢复了自然,说道:“不错,看来陛下已经知道了。”

赵祯笑了笑。虽说自己之前因为鱼饵的事情对王安石有些成见,但是王安石进京的事情,其实唐龙之前就已经告诉过自己了,这当中自然包括王安石来到汴梁之后,先去见了晏殊,随后去见了陆垚的事情。

只是赵祯有些没想明白,按照王安石的年龄来说,他先去见晏殊可以理解,毕竟是当朝宰相,但是为何当天晚些时候会去见陆垚呢?陆垚从出生之后就没有离开过汴梁,而且从年龄上来说,陆垚也不像是跟王安石能够有交集的人,这点倒是让赵祯比较感兴趣。

不过,陆垚现在的心思都在新蹴鞠大赛上,这点赵祯也知道,倒是晏殊今天说起了这件事情,那自己也就想着问问。

于是赵祯说道:“朕想要知道,这次你想要举荐王安石的理由是什么呢?在朕看来,那不过是一个喜欢自作聪明的家伙罢了。”

晏殊知道,鱼饵事件还是成为了赵祯心中忘不掉的一件事情。不过,好在今天晏殊也是有备而来,他可不会傻到没有任何准备就跟赵祯举荐王安石。

于是,晏殊接着说出了王安石对于宋夏之间问题的看法,也就是以战促和的方法,晏殊觉得,以皇上的智商,肯定也是会知道这种方法有多么厉害。

果然,赵祯在听晏殊描述完王安石的想法后,立刻叫来了随行的人员,让他们拟定旨意,将新的大宋对大夏的方针快马传到范仲淹和韩琦那里去。

而对于王安石这边,赵祯也是觉得,他提出的这个方法确实是不错,而且既然有晏殊作为举荐人,说不定之前可能是自己对他有一些误解,于是决定在这次科举考试殿试之后,让王安石进京,再跟自己详谈一番。

得到了赵祯答复的晏殊,终于是松了口气,看起来,赵祯这边也算是答应了自己举荐的请求,至少,王安石是得到了一个面见皇上的机会,如果没有这次举荐的话,或许在仁宗时期,王安石都会因为鱼饵事件,一直得不到重用了。

事情办妥,晏殊随后便借口要去如厕,离开了原本的休息区,接着,便来找到了陆垚,告诉了他这个消息,只不过二人都有些惊讶于赵祯之前就知道了王安石进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