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三百五十三章 婚礼安排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059 字 2022-11-14

女方家来男方家主要就是来装饰这些帷幔,这些东西原本就属于嫁妆的一部分,根据家庭状况或丰或简。此外还要精心地铺设床上用品,并在床上用花生或栗子、大枣摆出一些图形和文字,一般都是寓意早生贵子之类的,称为“铺房”。

男方家还要对来铺房的女方家亲人进行招待,奉上一些茶点,或者赏赐一些金钱,做为“喜钱”。

“铺房”是迎亲前的序曲,表示迎亲大戏即将拉开序幕了,无论男女双方以及家人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做为人生当中的重要时刻即将到来。

《仙木奇缘》

第二天便是迎亲的正日子,男方家早早地做好了准备,接新娘的婚车或者轿子也进行了全新装饰,新郎官则要骑上高头大马,满身披红,锣鼓乐队一路吹吹打打,来到女方家门口。

女方家也做好了准备,热情招待这支迎亲队伍,送上彩缎,酒水和点心,这时候乐队开始奏乐,催促新娘尽快化妆上车,叫“催妆”。新娘上车或者轿子以后,这些车夫或轿夫并不急着走,嚷嚷着讨要喜钱,这个叫做“起担子”,男方家赏赐了“喜钱”之后,迎亲队伍才热热闹闹地出发了。

到了男方家里以后,送亲的人和男方的亲友们都乱哄哄地讨要“喜钱”或者“花红”,叫做“拦门”,这个习俗在北宋时期是一种既定的仪式,虽然不算正式的礼仪,但是必不可少,这个过程当中司礼还要念一些词句,主要是烘托欢乐喜庆的气氛。新娘下了车或者下了轿子以后,早在家门口等候的阴阳先生就开始登场了,他手里托着一个斗,斗里面装的是谷子、黄豆、铜钱以及干果之类的混合物,抓起这些东西,向门口抛洒,嘴里还念念有词,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拾,这个礼仪叫做“撒谷豆”,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可以镇住以青羊为首的一些杀神,驱邪避邪,祈求新人平安。

新娘子这时候,脚要一直踩着青布条或者地毯走,不能踩到地上,前面要有一个人手里拿着镜子,倒退着走,引领新娘进入到室内,房间里面要提前准备一顶帐子,新娘子要在这里面暂时休息,叫做“坐虚帐”,也有的人家,直接把新娘领进洞房之中,坐到床榻的被子上,因此也叫“坐富贵”。

送走了前来送亲的女方客人之后,婚礼宴席正式开始,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以及众宾客围席就坐,三杯酒过后,新郎官身穿礼服,头戴花胜,先请媒人过来坐在中堂木榻的椅子上,举杯敬酒,感谢媒妁之言,这叫做“高坐”。

媒人过后,依次是双方的父母,感谢双方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个礼仪显得尤为重要,也代表着男女双方从今天开始,就要走出父母的庇佑,去迎接他们自己的新生活。

这个时候,新郎就要请出新娘子了,男女双方各自准备一条红绸子,系到一起打个同心结,叫做“牵巾”,新郎手里拿绸子的一头,另一头交给新娘,新郎倒退着走,牵引着新娘,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新娘当时蒙着盖头,看不见路,所以由新郎牵引着走,首先来到家庙参拜,然后再拜见父母,行礼之后,新娘由人搀扶着倒退着出房间,回到新房之中。

新郎新娘回到新房之后,双方还要行拜礼,夫妻双方对拜之后坐回到床上,新娘面向左方坐着,新郎面向右方坐着,这时家里的长辈妇女们开始向床上抛撒金钱和彩果,这个叫做“撒帐”。

接下来新郎新娘按照男左女右背靠背做好,取各自的一缕头发,两家人拿出缎带、釵子、木梳、头须之类的东西,将他们二人的头发系在一起,叫做“合髻”。同时拿出两个酒杯,用彩带连接在一起,新郎新娘互饮一杯酒,这叫做“交杯酒”。

婚礼进行到此时便是高潮,基本的礼仪程序结束了,这时,外面的酒席也基本进入尾声,客人们纷纷起身,再次向新郎的家人表示祝贺,然后各自回家,婚礼也在一片祥和当中结束了。

婚礼结束之后,女婿还要去女方家答谢,这个礼仪叫“拜门”,时间上没有特殊要求,也有婚礼第二天就去“拜门”的,叫做“复面拜门”。也有婚礼过三天或者是七天去“拜门”的,在礼品的准备上,基本上要遵循和女方送的礼品一致,这也就是“礼尚往来”吧。在女方家的酒席宴会结束以后,还要邀请鼓乐班子来欢送女婿回家,并随身带上岳父母送给的一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