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四十三章 索然无味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55 字 3个月前

即便是如此,陆垚获得的是探花的名次和成绩,肯定也是会有很多人不服气的。当然,让陆垚真正成为众矢之的的,是皇帝赵祯给他安排的官职。正二品,枢密副使。

这二品官员,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直接在通过殿试考试后进行册封的,即便是状元,也没有过册封成二品官员的先例。更何况,陆垚还不是状元,而是探花,赵祯这边自然是没有人敢说他的闲话,毕竟人家是天子,想要给臣子一个什么官员都可以。但是对于陆垚,大家能说的就多了,毕竟这商业和文学水平自古以来都是分开的,而且即便是商人的地位在宋代有了一些提升,但是这些读书人,特别是榜上有名的学子依旧是有些瞧不起商人的。而陆垚呢,正好又是商人又是学子,如果说他得到探花的名次,是他真正的文学水平获得的,但是对于皇上给到他的这个官职的,大多数学子心里肯定还是对陆垚不服气的。所以,今天的琼林宴,虽说是庆祝大家高中的宴会,但是因为这种聚会,通常情况下皇帝是不会参加的,按照陆垚的推断,应该是晏殊和欧阳修他们组织的,而且,这种聚会虽说是在皇宫中的花园内进行,但是实际上学子们之间的自由度还是很高的,饮酒作诗,调侃人生。这当中,陆垚毫无疑问,是会成为众矢之的的,不管是找他作诗,做学问,还是问一些其他的敏感问题,大家一定都是会将矛头对准陆垚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毕竟现在看来,大家对于陆垚的敌意是最大的。

所以,陆垚昨天回到陆府当中后,也是简单整理了一下思绪,并且也想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和回答的方式,毕竟,今天这种超大型的聚会,陆垚心中是有期待,也有担心的。

为了不显得自己非常有钱,身份地位突出,陆垚今天起来,一切都收拾完之后,并没有选择让棠溪用马车送自己去皇宫外,而是选择在府上等待。

没过多久,曾巩、苏轼、苏辙三人便找上门来,他们几个约定一同去参加这次的琼林宴,有好友相伴,至少在路上和宴会开始前,应该是不会有人来打扰自己了。

“怎么样,陆兄,这几日都在忙些什么?”路上,几个人聊了起来,最先发问的是曾巩,其实苏轼也比较感兴趣,他们二人这中间其实是有想找陆垚出来聚一聚的,但是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陆垚都不凑巧,不在府上。他们二人自然知道,这陆垚肯定是个闲不住的人,更何况现在马上就要成为枢密副使了,要忙的准备的事情一定是格外的多,所以他们这才想着问问陆垚,这两天都在忙什么。

“也没忙什么,我就想着,这新蹴鞠大赛已经结束了,大家对蹴鞠的热爱已经提起来了不少,接下来我想用一个其他的方式来提高一下全民的身体素质,毕竟你们也知道,现在的形势非常不乐观。”对于自己想要建立武馆的事情,陆垚也并没有打算瞒着他们。

一直没说话的苏辙听到这里倒是开口了,他说道:“嗯,虽然皇宫那边是一直打算封锁消息的,不过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封锁得住,大街小巷都传开了,都说咱们大宋和那李元昊所谓的大夏要开战,在所难免。”

“那你觉得,胜算几何?”苏轼在一旁问道。

苏辙耸耸肩,说道:“其实你要是问我,其实我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我是不看好的,不过,这大街小巷,百姓们对于我大宋的军力倒是十分自信。”

陆垚对于苏辙的看法非常满意,其实,现在整体大宋的国民就是沉浸在一种幻想之中,他们觉得自己的军事实力,是完全可以战胜李元昊的,但是他们根本没能看清楚这重文轻武,还有军队当中存在的问题。

“我倒是觉得,如果开战的话,大夏是打不过我们的,毕竟前方还是有范仲淹和韩琦两个将军坐镇,再加上枢密副使,也就是陆兄你,应该说过了今天,你也要准备去出使了吧。”曾巩对于当下的局势还是十分乐观的。

苏轼在一旁也是连连点头。陆垚看得出来,苏轼和曾巩,之所以对于这场战争是一个乐观的态度,原因主要是因为带兵的两个将领,现在是范仲淹和韩琦。不得不说,他们二人在这些书生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毕竟范仲淹之前的新政,虽说有弊端,但是好处也是立竿见影的。

“陆兄,你怎么看呢?”苏轼看向陆垚,说了一句。

陆垚想了想,说道:“我和苏辙的想法是一样的,打仗,比拼的是两个势力的综合实力,并不是单纯的军事能力,还有外交、政治,各个部分组成的综合实力,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被表面展现出来的现象给欺骗了,如果皇上真的觉得这一战能够稳稳地获得胜利,为什么还要我做枢密副使去到边关呢,直接让范仲淹和韩琦二人就能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三人听陆垚这么说,都陷入了沉思,随后纷纷表示陆垚说的有道理。

没过多久,几人便来到了约定好地集合地点,负责带大家进去的是唐龙,每个录取的考生都要到门前进行签到,然后分批次陆续进入场内。当然,陆垚、苏轼还有曾巩,他们三个作为前三甲,自然是有优待的,所以没有等多长时间,唐龙便下命令让他们三人进去了。陆垚一边走着,一边看看其他到场的考生看自己的眼神,心中只觉得,这次应该就是一次索然无味的聚会。

苏辙这边,虽说没有获得前三甲,按常规逻辑是要在外面等候入场的,不过因为他和苏轼等人的关系,唐龙也就放他进去了。

“听说,这次咱们三个人是有专属的座位的,就挨着欧阳修大人还有晏殊宰相。”苏轼说道。

陆垚耸耸肩,对于这些安排,他倒是觉得无所谓。而一旁的苏辙也是如此,在苏辙看来,其实自己能够通过殿试本来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不要去纠结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