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二章,一半一半

还有关于西区的地下排水问题,李问把这个当成了重中之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西区这个地方以前脏乱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住的人多、排水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不要说西区这里的排水没处理好,就是整个京城的排水都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上次经他提出改善京城的地下排水问题,在皇上那里得到批准,工部如今已经接手在处理,只是京城这里不小,把整个京城的地下排水挖通,没个一年半载怕是都搞不完。

第二百0六章,变化

从七月底起,每日到京城来的商人就开始增多了起来,靠近京畿地区的商人早一步到了京城,距离京城较远的地方的商人还在上京城的路上,路上是代表了各地家族商队的车马队伍,各地的商人正在往京城聚集。

到了京城,这些商人们惊喜的发现京城大变了样。

入城不用交厘金税,车马牲畜按头收清理费,城内道路变得宽敞了,一辆辆车马有序的往前面行进,沿途的小商贩们依然是不少。行人走行人道,车马走车马道,路上还可见在打扫街道的老汉,街道牛马牲畜拉的粪便很快的就会被清理走。听说这些都是李六元李大人搞出来的,顿时整个京城的面貌都变得不一样了。

“嗯,是不错。”这些商人们纷纷点头称赞。

商人们对那一位建立商部,提出免去他们商人许多杂税,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商业的李六元李大人的印象非常的好。若是有机会的话,这些商人们无一例外都想见一见这一位李大人。众人都知道了这一次的商务大会和招商大会都是李大人主办的,这一次这些商人们纷纷的往京城过来,不少人的目的无非就只有两个,一个是想参加大会,二个是想见一见那一位传说中的李大人。

城中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城里各家酒楼客栈铺子的生意都跟着好了起来。

这些商人们的手上大多都不会缺银两,吃住都往好的挑选,城中较好的酒楼客栈里的房间都陆续的被人预定了去,要稍晚到京城来的人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好的住处了

往年朝廷开恩科的时候,城中的酒楼商铺都能趁机大赚一笔,没想李大人搞两个大会就来了这么多有钱的商人,这些酒楼客栈的掌柜们是笑得合不拢嘴。

各自的商人都在争取时间早到京城来,只是距离京城太远的商人还没这么快到达京城,这时候距离京城近的地方的商人们就占尽了便宜了。

他们早到京城来,就可以多打听多到朝廷的一些消息,还有关于那一位李六元李大人的消息。做生意的人讲究掌握第一手的消息,能够掌握好有用的消息就占据了最大的优势,要是能和那一位李大人攀上点关系,得到一点行商的便利和好处,那就更好不过了。

一时间到京城来的商人们都纷纷的通过各种渠道在打听那一位李大人的消息。在朝中有关系的商人都纷纷的在找熟人,只不过在目前为止,还没有商人能够通过熟人的关系找到李六元李大人那里去。

一家酒楼楼上的厢房里面,一群商人们聚在一起,正在讨论的就是即将召开的商务大会,以为这一次大会的关键人物李大人。知道不止是他们攀不上李大人的关系,别的商人也没能见和那一位李大人攀上关系,就有人说道,“既然如此,咱们也不必着急。”

“从李大人以往的行事作风来看,这一位李大人,是个作风廉洁的,咱们要贸贸然去……反而是适得其反。不如先看看别地的商人如何行事,咱们再商议如何应对。”

听到这话,在座的商人都纷纷的点头说是,“要给李大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反而是不好。”

西区

在拆除的房屋的废物当中,一座大型的综合市场正在建立当中,如今已经能看得见雏形了,两侧的商铺在盖,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一座座的房屋平地而起,这里几乎是每天一个样子。

原先连马路都进不来的小巷子全部都扩建成最少能容纳一辆马车过去,大道是按照两辆马车并行的最低标准扩宽道路,并且两侧还要留出人行道。这就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马路,车道和人行道并向,有足够的宽度。

还有关于西区的地下排水问题,李问把这个当成了重中之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西区这个地方以前脏乱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住的人多、排水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不要说西区这里的排水没处理好,就是整个京城的排水都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上次经他提出改善京城的地下排水问题,在皇上那里得到批准,工部如今已经接手在处理,只是京城这里不小,把整个京城的地下排水挖通,没个一年半载怕是都搞不完。

年,甚至是十年八年去处理,只有从根底上解决了,才能彻底的改变整个大成的命运!这一点上,李问有足够的信心以及耐心去处理,但是这个前提是他日后效命的主子是一位明君。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二百0七章,八月

七月一过,就入了八月。金秋八月,又到了一年桂花开的时节了。

上一世他奶奶还在世,每到桂花开的时候,小老太太都会用桂花给他做桂花糕,桂花糕主要是用糯米粉、面粉,再加上适置的糖以及适置的桂花一起做成的。做法并不难,但是要做的好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个手艺,李问至今都记得他奶奶给他做的桂花糕的味道。

只是后来小老太太过世之后,他再也没能尝过那个桂花糕的味道了。

记得他小的时候与阿娘提了一句想吃桂花糕,那会儿家里的日子还不大好,阿爹上山去采摘了桂花回来,阿娘亲手给他蒸了桂花糕。从前在家中,每到桂花开的季节,阿爹就会上山去采桂花回来,阿娘还亲手会给他做一道桂花糕吃,这是小时候他们家中吃的最奢侈的东西,往往只有他才能吃得到。

阿娘做出来的桂花糕的味道和上一世他的奶奶做给他吃的不尽相同,但是同样的是含着一份对他的爱在里面,是奶奶对孙儿的疼爱,是娘亲对孩儿的疼爱。

两世为人,他都幸运的遇到了疼爱他的亲人。

只是如今到了京城来,想吃阿娘亲手做的桂花糕,就有些难了,李问的心里有些想念家中的亲人,还有上辈子已经离开他的亲人们。时间过去太久,那些离开他的亲人的面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唯有留下来的是难忘的味道,以及想念,他在心里微微的叹了一声。

八月的桂花飘香,让人想起了许多往事。

“少爷,您不开心吗?”李童见他们家少爷已经定定的保持这副表情有一刻钟了,见他们少爷的嘴角虽是弯起的,但是他怎么都感觉他们少爷并不是太开心的样子?

跟着主子这么些年,主子开心或是不开心,李童多少都能有点感知。

“没什么。”李问摇了摇头,不欲多说。

“哦。”不说就不说吧。

见他们家少爷不说话,李童就只安静的站在他们少爷的身边,不敢出声打扰主子,只是心里还在琢磨着他们家少爷为何看起来不太开心。等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这个脑子不太聪明的书童就不再去想了。

他的任务是伺候好他们家少爷,在少爷需要他这个奴才的时候,他能在少爷的身边就是了。

入了八月之后,越来越多的商人赶到了京城,每日城门外都有不少的队伍车马排着队进城,街上行人往来,车水马龙,无数的小商贩摆着小摊子在卖东西,吆喝声,马蹄声,谈话声交织在一起。

京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

李问坐在酒楼楼上的厢房里面,厢房临街,站在窗边刚好可以看到下面的街道,来来往往的无数的车马和行人,知道那些马车里面不少是从外地往京城来的商人

他知道随着大会的即将召开,越来越多的商人涌向京城而来,会有这么多商人到京城来,这也是他所没有料到的。

几个售票点的票还在售卖,每日都有排着队等了半天都买不到票的人,他们把少置的票放入了黑市。越是到了这个时候,手上还没有买到票的商人就越是着急,这些商人千里迢迢赶到京城,便是为了参加大会,因而便不会吝啬给多一点银子去买一个名额。

实在是西区那边投入了太多的钱,不想办法不行,为此他还从太子殿下那里借了一笔银子来用。

士农工商,商人是这四种人里面最不可或缺的一种人。

这些商人的手上掌握了整个大成大半的财富,当官是为权,商人是为财,商人的心思活络,脑子灵活,比只会种地的农民有追求,比只会死读书的书生更懂得生存之道。要把商人比喻作鱼,那么大成就是河流,把鱼投入江河里面,鱼能自由自在畅行,江河因有了鱼,水才会活,也就是说大成要有了这些商人,整个经济才能流通,整个国家的经济才能盘活。

一个国家的经济代表着的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后世提出的经济强国,在这个农耕时代里面并未有人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其实不止是在战场上的兵戈相向才是打战,经济同样是一把利剑,能杀人不见血。若是能握住一个国家的经济,等同是握住了这个国家的命脉和未来,能从经济上控制一个国家。

只可惜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是重农轻商,抑制商业的发展,从而导致这个社会的裹足不前,并不懂得利用经济这把利剑。落后就要挨打,直到被敌人打上门来,许多人才幡然醒悟,只是到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付出的代价太过于惨重。

这一次,他要是能把这些商人利用的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效益,盘活整个大成的经济,更是能为日后的改革和建设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后世的一位伟人说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其实说白了一句,就是没钱万万不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他当初会提出商改,把这些商人们召集到一起来的原因。

“叩叩——”

“进来吧。”

李问见到进来的男人,脸上露出了笑意。

赵向毅刚从大营回来,身上的衣服都还为来得及回去换,就先到了酒楼来见少年,“在这里等很久了吗?”

“没,我也是刚到没多久。”其实李问是到这里有一会了,不过左右没什么重要的事,就坐这里想些东西,把脑子里杂乱的东西都梳理一遍,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是为更好。

李问让屋里伺候的人下去了,亲手给赵向毅倒了一杯茶。

两个人在一起相互都会给对方端茶倒水,他们反而是很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这种时光。赵向毅端起茶杯,一口就饮尽了杯中的茶,李问连着给人倒了三杯才停了手,笑着问道,“你这是渴了还是饿了?喝水充饥吗你?”

“又渴又饿。”赵向毅同样的也笑了,拿起桌上的糕点吃了一口。

“别吃这些东西,我点了菜,一会就能上了。”李问阻止了男人继续吃糕点。原本赵向毅就没打算多吃,他并不是太喜欢吃这种甜膩的糕点点心。

早在男人到之前,李问就点了菜,没一会,他点的菜就上来了,两个人刚好吃过饭后,再商置正事。大会在即,这么多人涌入京城,城内的治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时候最为重要的是要防止发生什么意外的状况。

待到他们从酒楼出去,赵向毅还有别的事情要去忙。

“行,你去忙吧,我回去等你。”李问就先坐上了马车回去府上,回来又进了书房里面书书写写,一直是写到夜深,才等到回来的男人。最近皇上那里免了早朝,官员们有什么事要稟报的就递了折子进宫,进宫里见皇上。

明曰他要进宫里一趟,正好有些事情要向皇上那里禀告。

等到夜里赵向毅回来,两个人简单梳洗了过后,就一同上了床。

炎热的夏季过去之后,入了秋后,夜里就凉了下来,床上换上了薄被盖,夜里才不会觉得凉。不过他身边有一个大火炉子,就是再冷的天,只要有这个男人在,李问都不会觉得冷。

天气不热了之后,李问倒也不再嫌弃身边这个大火炉子了,还喜欢抱着不撒手

心里在想着事情,手无意识的在男人的腹肌上摸了两把。

手感不错?再摸摸他自己软软的肚皮,李问的心里羡慕的不行。

他什么时候才能练就这么一身腱子肉和腹肌了?

自从到京城当官之后,他是越来越疏于管理自己的身材了,以往还每日起来跑步打拳,现在每天夜里忙的太晚,早上一早就要起床去上朝,根本就没什么时间去锻炼。

别说去锻炼了,现在他只想早上能多睡一会,哪里能提前半个时辰起来锻炼身体?

哎……

“别乱摸。叹什么气呢?”赵向毅抓住了在他身上乱摸的小手,这小家伙摸还不够,时不时的还抱一把,到处点火。原本他想着这小家伙最近太忙太累了,不想再他更累,倒是这小东西半点都没有察觉到他的苦心,还越摸越起劲了!

叹气的少年一双眼睛幽幽的看着他的男人,嫉妒你有腹肌,身上比我好……

当然这话他不能说出来,免得某人太骄傲,显得他一身小嫩肉一点男人的魅力都没有。

“小东西,别这么看我。是你不想睡觉的,那咱们就干点别的事吧!’’一对上

少年看他的眼神,赵向毅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手一用力就把少年翻到他的身上,一手扣住了人的后脑勺,堵住了少年的嘴……

“唔唔…"”

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他明明没有表现出这个意思!

少年挣扎了两下,就闭上了眼睛,同男人一起陷入了这一场欢情当中。

只是当早上起来的时候,李大人一手扶着腰,走路都齿牙,就有点后悔昨晚太过于放纵自己,还有放纵某个男人的行为了!好在今日不用上朝,他还能睡的稍晚点再起来。

即便是如此,早上起来他还是呵欠连连,这会儿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曰子是痛并快乐着!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二百0八章,一更

还没两日就是仲秋节了。

这个八月,京城里是特别的热闹,商务大会召开在即,各地的商人聚集到京城来。

原本仲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只不过对于这些逐利的商人们来说,没什么比赚钱做生意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这一次是官府作为代表召开的商务大会,意义非凡,若不然别人来了,没来的岂不是落了下乘,失去了商机?所以这么重要的大会他们一定是不容错失。

在这个时候从外地而来的商人大多都赶到了京城来,只剩下很少的几个还在来京城路上的,这个时候还在路上的,大概这三两日都能到京城来了。城中的酒楼客栈都住满了人,晚来的商人租不到好的地方住,差一点的也只能将就住下来了。

到了京城的商人们也没闲着,相互之间邀约,坐下来喝杯酒吃个饭,吟诗作对这些商人们是没那个雅致和水平,商人们聚在谈的大多是生意经,还有关于这一次大会的事。

这还是第一次这么多商人聚集到京城来,这些商人们大多心思活络,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商人们擅于交际,不认识的很快就变成了认识的,有那个意思的坐下来谈个合作,摊上几笔生意。在大会召开之前,这些商人们没有一个是闲得下来的,每曰都在外面呼朋唤友,东奔西走。

京城里的花楼妓院的生意都比以往要好,男人出门在外,没几个是不喜欢去喝花酒,找几个漂亮的姑娘作陪的,楼里的姑娘们穿着暴露的着装,脸上浓妆艳抹,笑着迎来送往。

“主子。”艳娘柔顺的跪在男子的脚边,男人是她的主子,主宰她命运的男人。女子大概知道他们主子的身份尊责,却不会猜到坐在她面前的这一位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女子是万花楼的花魁,艳娘曾是大家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相美丽,只是后来因家道中落,才沦落为风尘女子。大概就是因为如此,她身上有着两种矛盾的气质,就是因为这种气质,外面的男人才狂热的迷恋她。

但是艳娘知道,这些人里面并不包括她的主子。

艳娘把楼里搜集到的大大小小的消息说与她的主子知。

万花楼是一个收集消息的地方,这里人员混杂,什么身份的人,是最容易收集到各种消息的地方。

一身常服的太子坐在京城最大的花楼,万花楼楼上的厢房里面,这层楼外人不得上来,比起楼下的人声吵杂,楼上这里显得要多了一点安静。跪在他面前的是这楼里的花魁,面对如此美丽的女子,他并无半分的心动。

能让他心动的人?

脑海里闪过一张少年的脸,杨绍慕的嘴角勾了勾,只是那点笑意稍纵即逝,像是从来没出现过那般。听着女子的话,他不甚在意的“嗯”了一声,说道,“出去吧。”

……只可惜,那个少年已经属于别人的了,太子的心中不免感到有些遗憾。明明他们是一同遇上了那个少年,为何少年选的是他身边的伴读,而不是他这个太子呢?这就是太子殿下所想不到的,明明他的身份更为高贵。只是少年始终与他都隔着一层距离,不愿意与他靠得太近。

“主子……”您不用艳娘留下来伺候您吗?见主子这么快就让她出去,艳娘抬起头,一双含水的秋眸看向男男人,楚楚可怜,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忍拒绝才是。

杨绍慕的目光平静的看着女人,那里面没有任何可以商置的意思。

一触到男人看她的目光,艳娘立即的低下了头,低垂的眼里闪过一抹不甘心,却还是恭顺的应了一声“是”,就起了身,往后退了两步,转身出去了。

手执起桌面上的酒杯,杯沿碰到唇,仰头,一饮而尽。

没过多久,他的伴读就出现在他的面前,杨绍慕示意人坐。

赵向毅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只是并没有碰桌面上的酒。歪坐在软榻上的杨绍慕看着板直了腰坐着的伴读,笑了笑,问道,“不陪我喝一杯吗?”

两个人私底下相处的时候,太子殿下用的都是“我”,而不是“孤”,两个人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不过就是一杯酒,赵向毅端起了杯子,就喝了。

他不知道太子为何会心情不好,不过一些问题不是他该问的,他就没问,对此赵向毅并无什么好奇,想要去探究的想法。他虽是太子的伴读,但是有一点不能改

变的,就是太子是君,他是臣。

一辆马车从楼里偏角的侧门出去,走的悄无声息,并没有人注意到。

赵向毅送了太子回去东宫,才离去。

夜里回了一趟将军府,沐浴过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他才往少年那里过去,并不想把外面不该有的味道带到少年那儿去。

待他到的时候,灯下的少年还埋首案桌,仍在忙于公务。少年一见到他,脸上就会露出笑,说了一句“来了啊”,让他等一等就好。这句“来了啊”,不管听了多少遍,赵向毅都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有少年在的地方,才是他的归处。

八月中,一年一度的仲秋佳节。

今年宫中同往年一样举办仲秋佳宴,能有资格出席宫宴的都是这京城里的权贵宗亲,朝中四品以上的大臣们能携带各家的夫人家眷们一同出席宴会,能够出席这等宫宴的代表的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每年到了这一天,各府的夫人小姐们都会盛装打扮,乘坐家中的马车轿子进宫

上一年李问是没有这个资格参加的,不过今年他是有了这个资格出席。

进了宫后,女眷们都去拜见皇后娘娘以及几位贵妃娘娘。

今年皇上的身体不大好,派了太子殿下代为主持宴会,招待到来的各位大臣们。大皇子和三皇子,还有四皇子六皇子几个都在,就连最小的七皇子都没有跟在董贵妃的身边,而是和几位皇兄们在一起。

“王大人。”

“张大人。”

官员们见了面,熟稔的打着招呼,都是在朝为官的官员,没有谁不认识谁的。

只在于站位不同,立场不一样,关系自然是亲疏不同,这些官员们的脸上都戴着一张虚伪的面具。

在这么多人的地方,李问一眼就找到了站在太子身边的男人。

似乎是感觉到那道熟悉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赵向毅抬头,隔着人群就捕捉到了少年的身影,两个人的视线相撞在一起。

这个时候李问的面前挡了几位大人,其中有几位大人提到了他们家中有小女今日跟随主母到宫中来的,这话的意思不难听出,是来给他说媒的,李问听得在心里发笑。

“婚姻乃是人生大事,当听父母之命,问不敢私自作主。”这句话自然是借口了。李问就是仗着他爹娘远在清平,这些人总不能千里迢迢跑到清平去找他爹娘说这事吧?就是这些人找过去了,没他自己亲自点头,他爹娘那里肯定也部敢随便作主。

在一群满脸褶子的大臣之中,如青竹一样挺拔苍翠的李六元就显得特别引人注

如今在朝中的这些官员们的眼中,李问不失为一个拉拢的对象。这些官员的家中,哪家没有一个未出阁的小女的了?就算是自家没有,族里肯定是有适婚的姑娘,挑一个合适的出来就是了。

李六元就是出身差一点之外,不过以他的这个年纪,这么快就能爬到从四品的官职的位置,这放眼整个朝堂都找不出第二个了。更别说李问如今还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要是能拉拢了李问,对他们家族,甚至是对他们背后的主子来说都不失为一道有用的助力。

不过这要放在一年以前,李问还不过是翰林院里的一个小编修,朝中一些官员还只是站在一旁观望。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了,李问也不再是翰林院中的小编修,而是成了众人眼中炙手可热的乘龙快婿,如今不少的官员都把目光放到了李六元的身上去。

站在太子身边的赵向毅自然是注意到了那边不少的官员围着李问,只是两个人相隔得太远,他并不知道那边围着李问的官员在与他说什么。

不过就算是听不到他们所说的话,赵向毅的心里多少都有点猜测得到,他的眉头不自觉的蹙了蹙,下巴绷得更紧了两份。

杨绍慕发现了他伴读的心不在焉,转头看向赵向毅,问道,“怎么了?”

赵向毅摇了摇头,只说了一句“没什么。”

那边好不容易摆脱了拦着他的几位大人,李问往太子殿下那里过去,对太子殿

下以及同太子站在一起的四皇子和六皇子殿下行了一个礼。杨绍慕见到站在面前的少年,面上带着一贯的微笑,说道,“免礼。”

“谢太子殿下。”李问起了身,对上六皇子正看向他的视线,那眼里是带着对他的好奇和探究。

六皇子杨绍君年纪还小,性子是个爱玩跳脱的,平日并不上朝听政,李问见过这一位六皇子几面,不过并不相熟,私底下并未有什么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