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以后老师就在京城这里,你还怕没机会啊?”傅易寒脸上的笑深了一点,说道。

“这是学生的福气啊。”李问呲牙,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这会儿师生二人并未急着讨论朝中的事情,李问勤快的去劝着傅院长多吃几口饭。只是一路上舟车劳顿,到了京城后,傅易寒的精神和胃口都不大好,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见状,李问便也没有再勉强。

“我回屋里去歇会,你要有事就先去忙吧,等明日有空再过来。”傅易寒留了一句话,就往卧房进去了。李问站在门口,并未跟着进去,那就只能这样了吧。

在宫里的皇帝第一时间也知道他的太傅已经到京城来了……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27章

七日后的早朝上,皇帝当着朝中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请回他的太傅,傅易寒傅大学士为丞相的圣旨。

朝中的官员们都没想到皇上会请回这一位回京城,还请为当朝丞相。丞相官至一品,文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多少人都想坐上的位置。自从董贤辞去丞相一职,相位空了下来后,就不少的官员们都在盯着丞相的位置,倒是没想到让半路杀出的程晈金拿走了。

“臣领旨。”傅易寒跪下领旨,面上淡定自若。

在今日之前,朝中的这些官员们都没有接到这一位回京的消息。

此次回京,傅易寒是低调回来,并未告诉在京城中的同僚好友。初回到京城的这几日,他都是在府上休息,以及了解如今朝中和京城的情况。只除了每日他的学生李问会跑去给他请安问好,同他聊京城的事情之外,皇上去见过他两回,外面的人并不知道他回来了。

是以朝中的官员们都不知道傅易寒回来了京城,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朝中不少的官员都是知道傅易寒这个人,当年先皇钦点的状元,风光无限,是多少京中女子想要嫁与的状元郎。傅易寒入了朝当官,一路平步而上,是皇上身边最宠的臣子,后来还是太子殿下的太傅。只是后来不知为何,这人毅然辞去了官职,悄然的离开了京城,这么多年都没有回来过京城。

这一次傅易寒一回来京城,皇上就请他为丞相,大家的心里都纷纷猜测是皇上请了这一位回来京城的。

尽管大家的心里对此事都感到很惊讶,但是并未有大臣提出反对。就算是有官员的心里对皇上请傅易寒为丞相一事有意见的,都只能憋在心里不敢提出来。

如今太子当上了皇帝,从前支持太子一派的官员们自是站在皇上的那一边。那些从前不是太子一一派的官员如今都恨不得夹着尾巴做人,哪里还敢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了。

这一日的早朝结束之后,朝中的官员们纷纷的前来同丞相大人道喜,一些还是从前与丞相同朝为官的同僚好友,他们都没想到昔日辞官回去的傅易寒再一次回到京城是官拜丞相。

官场里面其实也是很现实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想着往更高处爬,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更多都是有利益的牵连在里面,没了利益的,往来便是少了。在傅易寒辞官离开京城的这些年里,还和他联系的朋友其实已经很少了。

詹有时两鬓的发都已经全白了,他面容老去,满脸皱纹。

同昔日的同僚好友站在一起,对方的容貌上并无多大的变化,若说变化的,则是对方身上的气质更为儒雅成熟。

“子孺,你何时回京的,怎的也不与我说一声,我好给你接风洗尘。”见到好友回来京城,詹有时的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些年他一直在可惜傅易寒当年辞官回乡的事。

直到两年前傅易寒的弟子李问来到京城参加科考,两个人来往的信件多了起来。

詹有时事先并不知道傅易寒回到了京城,他更没有想过皇上会请傅易寒担丞相一职。不过若是这个人担丞相一职,詹有时的心里并没没什么不满,朝中能让他真心佩服的官员实在是不多,傅易寒是唯一的一个。

“我刚回来几日,还未来及去见你。接风洗尘这些就不必了,不过若是坐下来喝杯好茶的话,还是可以的。”傅易寒并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之所以没有告诉昔日的同僚好友们他回来了,是不想太过于劳师动众,这些都是不必要的。

不过若是能坐下来一起聊聊天,说说昔日的往事,则还是可以的。

两个好友见面,心里有说不完的话想要和对方说说,只是这会儿大家都没有时间,就约了改日再一起去喝茶。

从到京城来参加科考到入朝当官,李问并没有向外人透露过他是傅易寒的弟子这件事,因而朝中除了詹大学士和皇上那里之外,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和傅丞相的关系了。

如今老师回来朝中当官,还是官拜一品的丞相,李问跟在他老师的屁股后面忙前忙后,因而在不知情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只当他是急着去抱新上位的丞相大人的大腿。

“嗤,原来李问也不过如此。”还有人的心里对他的这种行为不耻了。当然,在日后这些人知道了李问是傅易寒亲自教导出来的学生的时候,这些人的脸被打的啪啪啪作响。

李问:我抱傅院长的大腿我乐意……略略略,你们想抱大腿的还没这个机会呢!

丞相一职的人选定下来之后,朝中的某些官员们也歇了心里的那点心思了。

有了丞相之后,朝中的文官们像是找到了核心骨似的,纷纷都向新丞相这里靠拢。之前的一些官员们还在为了这个位置斗得你死我活,这会儿都纷纷的停了下来,只要不是对头坐上丞相的位置,换另一个人来当这个丞相总让他们的心里更平衡一些,反正谁都坐不了。

新丞相是个实干派,很快的就得到了朝中的一些实干的官员们的支持和拥护。

新税法推行的事情一直都在讨论,最后确定了下来在几个重要的城镇推行。同时皇上下令,禁止地方上的官员以朝廷的名义向百姓收取任何的钱财,重者革职查办,按罪处罚。

政令从中央下发到地方。

隔日,人民日报的报纸上也刊登了这则消息:京城继续施行新税法,并且从七月一日起,新税法在南阳府、源城、平洲、襄州等地推行。同时还刊登了,皇上颁布了禁止地方官员以朝廷的名义向百姓收取任何钱财的消息,上面还有皇上的玉印,表示这则消息是皇上颁布的。

这个消息在商贾们里面砸起了重大的水花,商人们纷纷都奔走相告,“好消息,大大的好

消息啊。”

“哈哈,我们也刚看到了报纸了,报纸上有说。”

如今有了报纸之后,这些商人们能够第一时间获知朝中颁布的消息,皇上颁布的政令,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知晓,这可比从前还要花钱才从一些官员们的嘴里得知消息,还不知道得知来的消息可不可靠要好得多了。

一张报纸只要几个铜板,只要是报纸上刊登出来的消息,都是做不得假,所以京城这里的商人们每日都派家奴去买报纸。有固定住处的还可以预定一整年的报纸,每日都有报童给他们把报纸送上府上,可谓是太方便了。

一看到朝廷发布的消息,这些商人们都纷纷的聚在一起讨论,都在说当今的天子是个明君

之前大家都还在担心新帝登基之后,是不是先皇在之时颁布的那些新的规定都不作数了,他们这里面不少的人还与官府签订了合作的项目,花了银子在里面的,若是朝廷不作数的,他们这些花进去的银子都没处要回来了。

没想到新帝登基之后,不仅是不打压他们这些商人,还放大了他们行商的限度,在地方上推行新的税法。

如今皇上还命令限制了地方上的官员们不许向他们收取钱财,若是还有官员故意以各种名目向他们收取钱财,到时候他们还可以上高到朝廷去,那被他们所告的这些官员们是吃不了兜着走,怕是丟官降职都还是小事,严重的可是要掉脑袋的事了!

从前这些商人们都怕极了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如今有了皇上的这个政令出来,这些官员们个个都站直了腰杆,上面给他们撑腰的那一位可是皇上,谁敢惹了?!

之前他们与官府谈的项目都作数,等到春后几条商贸路线即将要开展了。几个大商帮和京城这里的大世家都准备了不少的货物,大多是邻国的贵族们喜欢的丝绸瓷器和香料等等,这些货物运到邻国去能换到不少的东西,再把从邻国换到的商品运回来京城,这么一个来回,转手就能赚到好几十倍的银钱了。

这也是以往为何名知道有危险,这些商人们还冒死跑到邻国的那些小国去做生意的原因,实在是利润太丰厚,让人忍不住冒一回险啊。

而如今有了朝廷出面,还派出士兵护送他们一路上过去的话,那这一路上的危险可就降低了许多,这些商人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想要狠狠的赚上一笔回来。

经过半年的努力,官府主持修建的管道从京城往南与北一路铺设了很远,随着道路一路修建起来的还有驿站和邮局。

驿站是由商人们经营和管理,这个经营的权限并非是永久的,最多只能三年。在三年之后,这些驿站的经营权则是要重新投标。

而邮局则是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由朝廷安排的人员前去管理。

一路上建立起来的驿站作为中转点,材料的放置和人员的休息,都有了地方。道路一路铺设,驿站一路建设起来,这些铺设道路的人员们都有了地方安置,有地方休息和睡觉。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28章

一开始一些人听说朝廷招人干活,只是想着去试试干两天的想法,没想到这一干,不仅是自己不走了,还拉了亲戚好友们都一起去干。尽管这个工辛苦,朝廷给的钱不多,但是却是实实在在拿到手的前,做的好的还有额外的奖励,因而这些汉子们都卯足了劲儿干,多做一天就能多拿一天的钱,想休息还能收拾东西回家去休息几日再回来。

只是随着道路铺设的远,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些愿意继续跟着干下去的人则是继续跟着干下去,也有一些人离了老婆孩子太远,心里不放心的,就收拾了东西回家去。

路上的驿站建立起来,过往的商队和旅人都会前去住店吃东西,这些投资了钱进来开办驿站的商人们也能有钱赚。官府办的邮局还负责给百姓们送信件和货物,一些百姓们有个信件需要寄给外地的亲人儿女的,都有地方去寄送了。

“轰隆——”

春雷一声响,到了二月的惊蛰。

民间的百姓们有春雷惊百虫的说法,蛰虫一醒,天气转暖,早春到了。这个时候,南方的一些气候温暖的地方已经进入了春耕时期,只是北方的地方要稍晚一些。

伴随着雷声响起的,还有大雨的到来。

哗啦啦的雨在下,街上的车马行人少了许多,路上只有少数的小贩还出来摆摊子,大多数的人在雨天都收拾了摊子在家中,并未出摊。

在这个时候,皇上提出了裁军的提议,朝中的武将们第一时间就跳出来了反对,“皇上,万万不可啊。”他们还从未听说过朝廷要裁减将士的,这些将士们守卫边关,保家卫国,没有边关的这些将士们的守护,一旦外敌入侵,那可就麻烦了。

“你们且听朕说完再反对也不迟。”

他的话都还未说完,下面就一大堆人站出来反对,对此皇帝的心里也很是无奈。

待到下面的臣子们都安静了下来,皇帝才继续说道,“朕的意思是裁去一部分年龄大的士兵,还有身上受了伤,无法再继续守在边关的将士们。到时候,朝廷会为根据这部分们的意愿,为他们安置去处。”

此外,皇帝还提到了这些退下来的士兵们可以调过去开垦荒地,已经修建道路,最后还有就是朝廷底下需要的一些官吏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这些退下来的士兵们转过去做事。

皇帝的这一番话,才安抚了这些情绪激动的武将们。

“朝廷现在出银子在研制咱们大成的刀剑兵器,这些兵器日后都是会投到战场上去用。”皇帝让人拿了兵工坊打造出的兵器上来,向朝中的文武百官们展示。

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要告诉这些大臣们,国库如今有了银子,这些银子都用到了实处上;第二点是告诉这些大臣们,他这个皇帝的手上握有绝对强大的武器,起到震慑的作用。

同时皇帝提出了一个强兵的政策,日后将要提高这部分将士们的对敌与作战的方式和技能。以及每年从国库中抽取百分之十的银两用于武器的研制和打造,以及改善和提高边关将士们的待遇和生活设施等等这些方面去。

后面这一点得到了朝中武将们一致的支持,这些武将们的脸上一个个都露出了笑。听完了皇上后面的话之后,他们觉得皇上前面提出的裁减军队的人员并无什么不可的了。

“现在,你们还要反对朕提出裁军的提议吗?”皇帝说完了后,问道。

“皇上英明,臣等听从皇上的命令办事。”

有这么好的事,他们怎么还会反对!

这些武将们虽然一个个都没读过几个书,字都不认识几个,一群都是大老粗,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是对士兵们好。皇上虽然提出了裁减军队,但是同时有说了会为根据这些人的情况和意愿,为这部分人安排去处,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好事。

从前这些老兵和残兵从战场上退下来,很多都是直接的遣返回去户籍所在地,这些受过伤和年迈的老兵很多人回去后的日子都很难过,一些人去当兵后,家中的妻子早就跟人跑了,年纪大了的回去大多都是娶不上老婆,一辈子打光棍过。

但是如果朝廷为这些人安排去处,这些退下来的士兵们每月有收入,那日子就会好过多了,没准还有女人愿意跟着过日子。

谁说这些武将们一个个都是大老粗了?这心里算的可不比文官们仔细。

还有皇上说了日后会加大对兵器和军需的投入,以前户部没钱,国库空库,朝廷能不拖欠他们这些将士们的月钱都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会想让朝廷加大兵器和军需的投入了。

刚才皇上让人拿出来的大钢刀他们都看到了,一看那就是好东西。不过皇上只是让人拿过来给他们看一眼,并没有给他们的意思。不少的武将心里都痒痒的,想要去搞一把过来,等回头得去问问,这个刀要怎么才能弄到一把来耍耍。

同一天,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召西北边关的大将军赵卓以及这一次有功的一众将士们回京受赏。

“皇上万岁万万岁——”

这一声“皇上万岁万万岁”这群武将们是喊的激动昂扬。

皇上事先并未向他透露过会召赵大将军回京,那他师傅是不是也会跟着一起回来京城了?李问笑弯了眼睛。

回到府上,李问摸着趴在门口给他守家的老狗,说道,“师傅很快就要回来京城了,咱们

很快就能见到师傅了,大将军你高不高兴呀?听说你这几日又不爱吃东西啊,你不吃东西怎么行呢,人是铁饭是钢,你不吃东西怎么行呢?”

大黑狗用脑袋顶了顶他的手心,就像是在抗议他说它那样。

“你不喜欢我说你,我还是要说你的。等师傅回来,我就告诉师傅,说你不肯吃饭,我看你怎么办。”李问是知道这条狗想它的主人了。

大黑狗老到牙齿都掉落了,吃的肉都是煮软了给它吃,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这条狗的胃口也没有从前那么好了。

李问还记得他小时候老喜欢往大黑狗的背上爬,大黑还一路背着他,送他回家去。一转眼,从前那条威风凛凛的大黑狗怎么就老了呢?他有点想不明白,也不大愿意去接受这条狗老了的事实。

平日里虽然忙,但是回来李问还是会陪陪大黑狗,和大黑狗说说话。

弄了狗回去里面烤火,李问就往书房过去了,他收到了赵向毅那边的来信,知道河帮的事情处理的很顺利,很快那个男人就能回来京城了,他写了一封信,把朝中的一些事情告诉他,还有皇上下了升值人让赵大将军,也就是他亲爹回来京城的事一并告诉他。

比赵向毅先一步回来京城的,是王濠让人送来的几大车的女人和孩子。看到这些女人和孩子,李问的嘴角抽了抽,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回大人,是咱们小将军让小的把这些人给您送过来,说是让您安排和处理这些人。”送人过来的将领把他们小将军的话转述给李大人,大意就是,这些人都是围剿土匪窝的时候找到的,他们小将军让他们把人送过来,人他们已经给你送过来,是不会送回去的,土匪窝已经没有了,这些女人和孩子送回去也不知道送到哪里去。

所以李大人,这些人就交由你处置了。

李问,“……”

这些女人本是良家妇女,被土匪掳上山去后,一些女人还被山上的土匪强奸上了孩子,这里面她们带来的一些孩子,不少就是她们自己生下来的。如今被官兵从土匪窝救下来,这些女人们都是不愿意再回家,也没有脸面回去的,因而都跟着官兵上了京城。

如今见到这一位年轻的大人,知道她们以后的命运是掌握在这一位大人的手中,这些女人纷纷的都跪了下来。

“求大人帮帮奴们。”

“奴们已经没了去处,求大人收留奴们。”

“好了,都别哭了。”哭得他一个头两个大,李问看着跪在他面前的这些女人和孩子,这些女人有年纪大的,也有年轻的,有长得漂亮的,也有长相一般的。

还有这些孩子,年纪小的还被人抱在襁褓里面,年纪大的看起来都有十岁八岁大了。

“你们让我想一想。”

要怎么处理这件事?李问瞪了一眼把这些女人和孩子送过来给他的将领。注意到李大人瞪他,那名将领呵呵傻笑,装傻一点都不懂,“大人,下官把人给您送来了,下官还要回去同小将军复命,下官就先带人走了啊。”

一说完这话,不登李大人反应,他们就纷纷的上了马,一溜儿全跑了。

李问,“……”

这群王八羔子,跑得倒是快啊!王濠那个小子,要是这会儿在他的面前,他准是要揍他一顿,李问在心理晈牙。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