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筹钱之计

扬锋汉起 宇十六 1864 字 3个月前

赵田听完杨安玄的构想,沉声道:“主公,要募集五千人马容易,可是光靠朝庭许诺的那点钱粮辎重可不行,主公还想筹建水师,钱粮从何而来?”

赵田一直跟在杨安玄身边,跟着杨安玄筹建安玄军,然后又改建汝南郡军,这些兵马都称精良,但是所耗却是普通兵丁的数倍之多。

颍川夺马,洛阳败秦师,都表露出汝南军的强悍,而这强悍的背后是大量训练、丰厚补给、精良装备等原因堆积而得,离不开大笔的钱粮投入。

这些钱粮投入大半缘自杨安玄个人,所以说汝南郡军是杨安玄的私军亦不为过。

杨安玄目前每年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京口淑兰院二百四十两金、云节纸分润三十两金、面馆分润五十两金,盘龙山袁河分润五十两,应家分红百两金,加上俸禄之类收入约有二十两,一年收入将近黄金五百两左右。

一年五百两金的收入,抵得上一个大家族的收益,杨家在巴陵有田地、茶田以及各种生意,除去粮食外一年的收益也不过五百两余金。

这五百两金族中积存二十分之一左右,用于祭祀、补助孤寡、养育孤幼等,发放薪酬约占五成,剩下的分给族中四百余户。

像杨广、杨佺期、杨思平这样的主枝一年所得也不过十余两左右,至于那些远枝每户所得不过数千钱。

而寻常百姓,一年忙到头,衣食尚不保,能落个百余钱就算不错了。

汝南郡军有将士二千,战马八百匹,朝庭按三千之数补给军粮,平均每人每月发粮三石,月给九千石,其他补给约千石,合每月万石。

杨安玄厚待郡军,吃食不断荤腥,吃食折算成粟米,平均下来每人五石;每匹战马所耗折算五石,加上其他补给每月耗用在一万五千石左右,减去朝庭所给,每月仍需贴补五千石左右。

每石粟米价一百五十钱,五千石合钱七十五万,即七十五两金,年需金九百两。

这两年汝南收纳流民,鼓励开荒,推广杨家犁,官府每年能多得粟米十余万石。杨安玄为汝南太守,能从府库中拿出部分钱粮补贴军用,加上自身的贴补,算是勉强维持了下来。

接下来要募兵五千,若想保持战力,缺口会在千两金以上。太守之职换成了阴敦,就算阴敦是自己的结义兄弟,但他不可能像自己那样给予郡军那么大的支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争雄天下,要有争夺天下的资本。靠掠夺聚集钱粮,只能称雄一时,最终难成大气。

朝庭之所以能平定大多数的叛乱就在于它可以调动大多数的财富支持战争,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赢得战争。等到钱粮耗尽,改朝换代自然而然就来临了。

大乱已生,接下来会越来越乱,直至桓玄篡位,刘裕兴起,东晋被宋所替代。

杨安玄知晓历史走向,当然不会坐视,要逐鹿天下,就要预做筹谋。即便没有会稽王的秘令,杨安玄也想学谢玄招募北府军一样征募万人以上的队伍。

谢玄当年有朝庭和门阀的支持,所以能招募八万人的北府军,自家庙小,养不起这许多人,便先按会稽王所说招募五千人吧。

司马道子许诺五千兵马的粮草和辎重,杨安玄真没指望,朝庭连官员的俸禄都拿不出来,除了空头命令还能给什么。

自从王恭叛乱,殷、桓、杨三家浔阳结盟,接着孙恩三吴作乱,朝庭对地方的约束力越来越弱,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对杨安玄来说,会稽王的命令给了他向五郡伸手的借口,不给便自己去拿。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眼下自己急需用钱,先得想一门赚钱的生意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