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筹钱之计

扬锋汉起 宇十六 1864 字 3个月前

回到城中住处,杨安玄一个人在书房静思。

他曾向齐远老爷子打听过做什么生意赚钱,齐远告诉他与秦、燕、魏甚至西域生意往来,有几样东西的利润很大。

一是丝绸、布匹等物,二是瓷器、漆器等器皿,三是茶叶、药材、纸张等物,四是金银饰品,当然走私铁器、粮食等物更赚钱。

杨安玄曾能过齐家用宿铁刀(斩铁刀)向燕国换取马匹,这门生意怕是不能再做了。

灌钢法治出的精铁能换不少钱,限于产量规模有限,杨安玄也不想将大批的精铁流出去,说不定将来会给自己造成麻烦。

在齐远所说的几样东西里,杨安玄还真找到了生财之道,那便是瓷器。

时下最好的瓷器是越窑炼制的青瓷,釉色主要以淡青、造型趋于简朴,纹饰少,看上去简洁大气。

前世作为考古学家,杨安玄对瓷器十分熟悉,也很喜欢晋青瓷。

当初推出碧春茶,阴家送了他三套青瓷茶器,阴晞告诉他,这些茶器两瓷两金,还不一定能买到。

青瓷都有两瓷两金的价格,那么彩瓷又能换回多少金子。

杨安玄知道,最早的彩瓷唐三彩其实出自隋朝,在唐代中期得以兴盛。

这种低温釉陶器,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以黄、绿、白为主,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杨安玄记得唐三彩的制造工艺: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形,晾干入窑经千度烧制成型。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八百度即得成品。

时下已有炼制成型的技术,只是无人知晓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杨安玄在脑袋中回忆着那些釉料:长石、石英、黏土……磨成油浆后用浸、喷、浇等手法施于坯体表面……(勿细究)

兴奋地一拍胡桌,桌上的茶盅震得弹起,在旁边打瞌睡的张锋吓得一跳,迷糊地睁开眼问道:“公子要换茶吗?”

杨安玄摆摆手,抽出纸,取笔蘸墨,将彩瓷的制作工艺和所需的材料分几张纸写好。工艺、材料、融釉、炉温等等分成几处,是因为杨安玄不想将技术掌握在一家手中。

彩瓷是取之不竭的金山,可以想像面世之后带来的财富何等惊人,一家吞不下这生意。

杨安玄小心地将纸收入密匣锁好,他要利用彩瓷生意尽可能多地拉拢盟友,盟友越多越利于自己行事。共同的利益会让盟友齐心合力,而人数众多会彼此牵制,更利于他操控。

前世杨安玄在河南一带考古,安阳窑、巩县窑、密县窑都在河南,安阳在被前燕占据,巩县在偃师东部,密县则在荥阳郡。

两次救援偃师,与裴、严两家结下紧密关系,裴、严两家都有瓷窑,所以杨近决定将瓷窑设在偃师。

偃师有三万余户人家,去年秦军攻打偃师,数万百姓帮着守城守坞堡,经历战事,杨安玄让阴绩募得一千二百余人,皆是精锐。

杨安玄目光闪烁,偃师于他而言是块宝地,一旦战起可轻易招募万余兵马,假以时日,即便是魏、秦、燕诸国再来,也可与之沙场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