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昭视线再扫,却看到带有‘藩镇’关键字眼的文章,呃,这不是会试的题目吗?拂开上面乱七八糟的书稿,姬昭把压在很下面的两张纸拽出来,飞快过眼,皱眉,“这是你的会试文章?”很多考生考完之后,都会把自己的文章再默写出来,给自己的老师或者同窗看,互相参考斧正。在最终成绩出来之前,这也算一种评估了。按水清浅的人脉关系,他就该回来默写一份出来交给他的太学师长评估。水清浅考后闭门不出,不见书稿流传出来,可毕竟也按规矩默出一份来。
水清浅瞥了一眼,是只有两张纸的,“对,是这个。”
姬昭已经能在认真看了。
关于藩镇,无论是惠帝期的外重内轻,还是武帝期的外轻内重,似乎都各有利弊,前车之鉴,最后都崩了。但水清浅却从经济和人口的角度分析了这两种藩镇的起因与崩溃,立意非常高,分析之透彻,见解之犀利,换个皮子甚至可以直接递到中枢供大家讨论,且最后他还附有建议二三四,并不是泛泛空谈,也没有好高骛远。好文章,好思想,好策略。
姬昭没有主持过科考,但作为南疆王,作为监国太子,以他的政治眼光评估,能写出这样文章,有这样立意眼光的人,他绝对会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不过,这是出自水清浅之手,似乎,又不值得他大惊小怪了。但就算对清浅的期待标准高于常人,单以这篇文章的质量而言……
“你写的就是这个?”
水清浅嘟着包子脸,不高兴呢。
“然后,你告诉我考砸啦?”姬昭觉得不可思议,“考试文章……你怎么会以为,这样的文章都取不中?”
“你在逗我?我想好的有七条,正反论证,但最后只写出了四条……”水清浅转身在另一摞书稿里翻腾,一边翻一边回忆自己蹲小号的惨不忍睹,“我状态超级差,一直想吐。最后成稿的时候,我甚至记不清最初的立意,丢三落四囫囵的就写完了。回家以后,我才又写了一次,呶,”水清浅不知从哪里拽出四页纸,递给姬昭,“看看这个。”
姬昭接过去。
是一样的文章,立意没变,但切入犀利,分析更全,主次分明,最后建议的几点也比前一篇详尽完备得多。如果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前面那篇会显得粗糙且简单,后面这个更像经千锤百炼精修之后的完稿,但也仅仅是两相比较罢了,单单拿出那一篇,依然是篇让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章。
水清浅十分怀疑,“你认为这样的文章也能取中?”
“如果取不中,我会质疑这届主考官的为官能力与政治敏感,帝国选拔人才的考试,并不是为了给他们选精修华丽辞藻的书呆子的。”姬昭把两份稿子全收起来了。
水清浅想了想,实力吐槽,“如果我的会试对手都是这样的水平,这进士科,真是够完犊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