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对于普惠大师所提出的问题,她早已在账本内,做了详细的预算。

“我的计划是,先捐盖二百座国学馆。”

宋青苑说着,抬头,“地基由国子监跟朝廷交涉。”

“由各地的官府出面,批地基,建盖的银子咱们出。”

“我的预算价格是,每座国学馆一千两,二百座国学馆就是二十万两。”

宋青苑说着,看向普惠大师。

她定的这个价格,并不算低。

要知道,宋家盖房时,也不过花费二百两。

以一千两的预算来看,建盖的国学馆占地可以大些,用料可以好些。

这银子中也包括了桌椅板凳等,所有杂物的所需。

“怕是不够……远远不够……”

普惠大师还未说话,沈碧青就在一旁摇头。

深深的看了一眼宋青苑道,“若是由咱们自己人,亲自监督建盖,不需要一千两。”

“只需八百两,便可盖一座规模大,材料精细的国学馆。”

“可是……”

沈碧青低低一叹,“咱们人手不足。”

“建盖二百处,哪怕每处只安排一人,还需要二百人。”

“这二百人中,每人都需负责招工,监工,买料,施工等一系列活计。”

“苑儿……”

沈碧青摇头,脸上的表情在告诉宋青苑,此想法不实际。

“若是不用自己人,别说一千两,恐怕就是三千两,也未必盖的下来。”

大郎,三郎在一旁跟着叹气。

在场的众人中不光是他们,就连普惠大师也明白。

他们拿出的银钱,真正能用于建盖国学馆上的……不多!

-

第1287章 有恒心者,事竟成!

就像朝廷赈灾一样,官员层层剥削,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只剩了掺石的沉粮。

所以无论朝廷出多少银子,到头来终是……不够。

现在建国学馆也是一样,无论如何预算,到最后施工的银子还是不够。

几人哀声叹气。

却见宋青苑神秘一笑,笑的的自信,笑的从容。

“我有办法!”

“什么办法?”

大郎,三郎连忙追问。

若是真的能杜绝层层剥削,以公肥私的现象,这样一来,便可以省一大笔银两。

“承包!”

宋青苑轻声道。

“承包?”

众人不解,面面相觑。

“阿弥陀佛!”

普惠大师念了一句佛号,伸出手,“还请宋农女细细说来。”

“承包,顾名思义,就是把手里的活计,以一定的价格包给别人。”

宋青苑解释道,“打个比方。”

“我们在淮安府,承包国学馆的建盖,出价一千两。”

“谁如果觉得,一千两能够干下来,并且有所剩余,便可来接这个活计。”

“不管他花费多少钱,我们只出一千两。”

宋青苑强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