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醒来,手冻的青白,心在极冷极冷中,沉甸甸的感觉的难以言喻。
日暮酒醒,人已至远。
夏笙实在忍耐不住,起身就跑了出去,雪上脚印稀少而渐行渐无。
妇人没管他,照吃照读照睡。
一天后,夏笙力竭,扶着树喘息,抬眼又见小屋袅袅炊烟。
住了五年,夏笙逃跑了十七次,哪回都没有走的更远一点。
时间久了,妇人见他依旧不改初衷,只安慰:“你是出不去得,还不如早日把身子养好,不然即便见了你的情人,也不过当了个废物,拖人后腿罢了。”
夏笙倒在床上不声不响,妇人忍不住看他,洁白的牙把嘴唇咬得甚血,使劲憋着水光四溢的眼睛,总是不气波澜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此后,她就常来教夏笙些奇门异术,聊聊琐事,以免他积郁成疾。
夏笙聪明,性格也招人喜欢,妇人后来到是自己愿意看他,想起也不免觉得意外。
自古练就因缘心经之人,不是无情无义而后丧心病狂,就是意志薄弱几近走火入魔,而夏笙,练功时不过明眸一闭,脸上安然若素,练完了,该胡闹些什么倒是一样也没落下,总被妇人半笑半怒的喝斥,心下却隐然,书和人一样,都是要缘分的,恐怕夏笙,就是这本几百年来刮起无数腥风血雨的心经遇上的良人了。
夏笙自幼无母,有人隐着疼爱,自然而然的就亲近起来,只是姑姑和貘村人一样不愿说那些流水往事,只道她年轻时是极为了不起的,有两个儿子,一个死了,一个连死了都不如,后来入过佛门,又厌倦规矩束缚,四处漂泊,到老了,才来这里避世独居,极少到外面去了。
她极傲气,心性还是不错,听着夏笙说些儿时趣事,笑的很为开心,两个人,倒像是母子了。
夏笙一年比一年高,个子疯了似的挑起来,妇人总叹他是不是背着自己吃那些过补之物了,抱怨归抱怨,还是亲手为他缝制新衣,知道夏笙喜欢好看的东西,再偶尔出去,也记得带些漂亮精致的绫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