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亲征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2495 字 3个月前

不知为何,又打消了念头。

因为太过关注,胡惟庸也难免斟酌,因此有所了悟。

大概率还是因为左相,皇帝陛下才没有将陶安放任地方。

陶安属于集庆老臣,不仅曾经在地方任职,拥有治政经验,而且饱读诗书,参与过很多朝廷律法政令的制定,能力很强。

关键是,陶安与左相,并非一路人。

顺着这条思路,再看杨宪、傅瓛、章溢等人,事情也就再明显不过。

因此,当得到这个营海副使的任命,胡惟庸其实也迟疑了许久,到底还是做出了决定,主动与左相切割。

这决定并不容易。

两人不仅都是定远人,天然有着同乡之谊,而且,这些年,胡惟庸也在左相身上投注了许多,这一切割,之前的各种经营,前功尽弃。

总之,从依附一个宠臣到依附另外一个宠臣,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不得不这么做。

想到这里,胡惟庸不由转头看了看船尾上舱甲板顶层的吴良。

这位,才是真有趣。

手持一支单筒望远镜眺望四周许久的吴良刚刚放下这神奇的小东西,直觉敏锐地感受到有人在看自己,扭头过去,见是胡惟庸,只是微微点头。

吴良不喜欢胡惟庸,觉得这人太势利。

不过,也没有故意交恶的意思,反正,两人过些日子就将各自上任,今后少打交道就是。

听身边吏员汇报了一些这片海域的情况,吴良换了个位置,再次举起了望远镜,或许是刚刚胡惟庸注视的缘故,让他思绪也有些跑偏。

对于突然而来的这个营海副使,吴良也是没想到的。

不过,前些日子,忽然被主公召去了金陵,又当面训斥一顿,吴良还以为自己要被闲置,还做好了打算,征战这些年,或许,恰好也可以歇一歇,读读书甚么的。

没想到,训完了,主公打发他直接来到这明州。

吴良对此只是接受。

没甚么怨言。

毕竟当下已经是君臣,天地君亲师,主公让他做甚么,当然就做甚么。而且,主公和他说得很明白,既然他总是忍不住插手地方,那就彻底转成文官罢。

话语里还带着几分教训意味。

不过,随后,主公又提起,他以往的功绩,他还是会记得的。

吴良觉得,有这句话,就更没甚么可说。

于是启程。

对于某个喊出‘送五百年国祚’的世外高人,吴良也闻名已久,还有过小小的交集。但,之前也没有任何打交道的意思。他喜欢结交儒士,却不喜欢这种口出妄言的狂人。

然而,到了明州这些日子,吴良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

无论是对方做出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功绩,还是近些日子一直在钻研的对方学问,吴良都可以肯定,那怕那‘五百年国祚’的言语注定无法验证,但,那确实是一位大才。

大到明明只是一个小少年,整个明州上下,对他却都是服服帖帖。

私下还与弟弟吴祯聊过

真的是明州‘上下’。

因为,这明州,那怕是某个从一品的海军都督,都要听正三品营海使的,吴良随后也亲眼所见,那真是,和言听计从差不多了。

自己呢?

那少年说,这次勘探黄泽洋,就你们两个营海副使带队吧,也算历练历练,于是,他们就听话地来了。

没想过要反驳甚么,本能里觉得理所应当。

想到这里,持着望远镜观看浪岗山岛方向那一柱烟火的吴良不由摇头而笑,这件事,本身才是问题所在啊。

或许,有些人,天生就是如此吧。

……

定海,同一天。

午饭后,朱塬短暂休憩就起身出城,先来到西城外刚刚设立的工装作坊。

老朱同意了朱塬的‘工装’方案,于是就开始执行。

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见是高高在上的营海司小大人出现,作坊里一个做工的妇人忽地扯住一个丫头上前,吓得朱塬护卫以为这人是要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