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追溯起来,围棋起源于中国,四千多年前便已出现。而被认为高度代表中国的象棋,国际公认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了很久的发展,才成为了今天的中国象棋。
历史渊源和公众印象,节目组权衡之下,最终选了围棋。
这个主题请来的导师是一位退役九段职业围棋手,赵明朗,已退役十年,当年也曾是一位风云人物。
赵明朗打量一圈这六位嘉宾,上来先问,他们对围棋了解多少。
赵明朗问这问题的时候心里就在冷笑。这年头会围棋的人不多,会围棋的明星就更少了。节目组就给五天时间,五天,学什么围棋,学个五子棋还差不多。
赵明朗充满鄙夷,却到底还是来了这个节目。他虽然作为职业围棋手退役了,但仍在省围棋协会挂着名,人也在这个领域活跃着。他退役时还不到40岁,哪能就直接过上退休养老的生活。
几年前,国内某省的卫视办过一档围棋综艺,没找赵明朗,毕竟围棋这个圈子虽然小众,中国也还是出过五十多个九段职业围棋手,一个综艺就请那么三四个大佬,找不上他正常。
后来,那档综艺人气寥寥,只做了一季就不继续了,赵明朗也就淡忘了。没想到《古之韵》这次找上了他,赵明朗看了节目策划,居然是要他指导明星,感到很失望。家里人看他表情,想帮他拒绝时,他又拦住了。
好歹是个节目,好歹能让人看到他这个姓赵的前职业九段选手还吭哧吭哧地在这世上喘着气儿。教明星就教明星吧,也算是为普及围棋做点贡献了。
听赵老师这么问,表情还不太友善,几个嘉宾一时都不敢说话。
对围棋了解多少?
也就可以拿围棋下五子棋的程度吧。
岑渊第一个回话:“会一点。”
翟秋有点幸灾乐祸地瞅了瞅岑渊,又瞅了瞅赵明朗显然更不友善的脸色,心里冷笑,又是“会一点”,装,你接着装,这回看你不撞到铁板上。
尹修第二个回话,非常坦诚:“我不会。”
赵明朗很短地扫了一眼尹修,目光转到岑渊脸上,沉沉地锁着他。他感觉得到,另外几人对他多少表现出了点儿尊重和敬畏——一种小学生害怕被班主任点名的敬畏。他们倒不是怵一个退役职业棋手,而是怕在镜头前被他逮出来公开处刑。
只有岑渊和尹修这两人,姿态与神情不卑不亢,一点不带怕的,丝毫没有尊师重道的意思。
尹修至少还说了句“我不会”,岑渊这“会一点”是几个意思?
很好,成功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要看看这小伙子的会一点是会多少。
赵明朗成为职业棋手前就时不时喜欢欺负新手,尤其看不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围棋很容易的新手,这点小脾性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改掉。
赵明朗对岑渊说:“小伙子,咱来下一局?”
在场其他人:……?上来就对线,这么刺激吗?
尹修心里哟一声,一脸看好戏的表情。
岑渊面色平静,朝赵明朗规规矩矩地抬手躬身,行了个礼,回道:“请前辈赐教。”
这动作让所有人都愣了愣,包括赵明朗。岑渊穿过来后,极少展现这种繁文缛节的习性,但对弈是一件庄重的事,贵族之间每每弈棋,尤其是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都必须先行礼。
这个场景,面对一个业界大拿,岑渊又着一袭宽袍深衣,这一个礼行得优雅自然,赏心悦目。
赵明朗心里顿时舒服了,看来这小伙子心不坏。他想,自己毕竟是个职业棋手,跟个门外汉计较太降格调,等会儿这娃但凡能撑够10分钟,他就点到即止,不让他太难堪。
两人在棋桌前落座,另外几个嘉宾都围了上来,看不懂也要围观。导演示意镜头赶紧跟上,主持人也随时准备着给这一局棋进行场外解说。
赵明朗拿起棋盒的盖子,语气慈祥了几分,“小伙子,我让你九子?”
赵明朗本想说让岑渊二十四子,围棋但凡让九子以上,一般都是围棋老师给初学者下指导棋的让法,用在两个非师生关系的对手之间,就是明晃晃地嘲讽对方菜。
而让九子是有讲究的,这叫“九子关”,业余棋手能过职业棋手的九子关,也就是能在职业棋手让九子的情况下赢了职业棋手,才算是在围棋入了门。
赵明朗是有心要认真考究一下岑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