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们终于知道了,为何平川城这般与众不同,为何平川的百姓如此团结友善。

小小的帐篷里,大佬们亦是难掩动容。

姜纾脑海中闪过了很多东西,有少年时在先帝书房中听过的宏图伟业,也有家国不在后的颠沛流离,还有来到平川后的齐心协力,兢兢业业……

他的崽崽从未展现过称霸的野心,却用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实现着他的祖辈们都没有达成的愿景。

姜纾感慨地揉了揉楚溪客的头。

楚溪客咧嘴一笑,暴露出嘴边的一圈油渍,还有没吞下去的半截酸笋:“阿爹吃笋吗?这个酸味刚刚好,放在麻辣烫里简直绝了!”

孝顺崽一边毛手毛脚地夹给姜纾,顺便又从贺兰康碗里抢了一根,“嘎吱嘎吱”吃得欢。

全家人都笑了。

姜纾逼退眼底的泪光,笑得尤其温和。

第161章

阳春三月,平川境内处处一派忙碌的景象。

数千灾民的加入极大地补充了平川人口的不足。这些百姓和当初加入平川的外地人一样,被安置在了城外的村落。

如今, 平川周围聚集起了六大村落——

稻田村,村中百姓沿河聚居, 他们除了拥有自己的田地, 还协助屯田兵们打理着万亩稻田。占城稻经过和本地野生稻种的杂交,彻底在平川扎下了根,今年秋天楚溪客就可以敞开肚皮吃蒸米饭了!

草棉村,这是距离平川城最近的村落, 村中住的除了屯田兵的家眷,还有很多棉纺厂的员工。家中的大人们种棉花、纺棉线, 孩童们便从小树立起将来成为山水衣设计师或者高级染匠的决心。

砚台村,距离平川城最远, 人数还很少,可以说是切切实实的“小山村”。然而, 这个隐藏在山坳里的小村庄住的却是经验丰富的采石工和雕刻匠人,每一位都享受着官府发放的“人才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