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声摸摸他的袖口:“什么啊?”
他从林霰袖子里摸出一封信来。
信是谢逸从南方传来的,今天早上刚到林霰手里。
霍松声将信展开,上面写道:“南方流民暴乱,局势失控,官府无力镇压。”
第九十四章
林霰让谢逸拿去掉包的密令里,将朝廷向富商的借期改成了十天。
诏令是宸王亲信百里航亲自送达南方各州府的,上头签了赵珩的名,盖了他的印,银两当天就由钱庄兑换成银票,让百里航带回长陵。
北方大雪正遭着灾,赵珩拿到钱马不停蹄接着搞请神节的事儿。
皇宫里头热热闹闹的不知民间疾苦,赵渊也不想听下面一日日传来的奏章,睁只眼闭只眼,让官员自己弄去。
富商们借了朝廷钱,心里都有杆秤,朝廷不差钱,因此将钱利提的很高。
可南方在此时发生暴乱,朝廷为了镇压闹事的流民见了血,更大的乱子还在后头。
南方各州都传遍了,朝廷根本没钱办请神节,将主意打到田税上头,这才招致流民祸患。
富商重利,赔本的买卖可不想做,盘算来去,还是怕竹篮打水一场空,便联合着上报到州府那边,要朝廷一句准话,眼看十天就要到了,本钱多少,利息多少,朝廷能不能按时归还,如果不能,加利几成,再谈新的借期。
可州府压根不知道朝廷找商人借钱的事儿,更没见过颁发这道密令的人。
朝廷借贷州府长官不可能不知情,按照常理,那签发下令都该是知府亲自下达的。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州长官先安抚那群商人,将事情捂在手里,即刻写信去长陵询问情况。
这信正巧跟南方的暴乱撞在了一起,一个地方来的,一拨人写的,信到了驿站直接就被过滤了,说是几日前便收到宸王府的通知,南方来信一律等到请神节过后再往上呈报。
长陵一派祥和。
林霰和霍松声带队回朝,刚入城便碰上了一条僧人车队。
按照惯例,请神节前来祝祷的僧人到达长陵后,要进行为期三天的巡城游行。
一条很长的露天梵经车,僧人们整整齐齐站在上面,有的手持念珠,有的转经筒,穿着代表各家寺庙的袈裟或僧衣,念着不同的佛语。
他们不顾严寒,随车走遍长陵每一个角落,用经文洗涤这座城。
林霰打着瞌睡被念醒,挑窗朝外看了看,街上人太多了,他们被堵了个正着。
霍松声骑在马上,车队带头的是个掌事太监,认得他,客客气气地说,巡城车队要先走。
霍松声懒得跟他们争,让了条路出来。
车队半天才走完,霍松声在里头瞧见了赵冉。
林霰本该入宫述职的,赵渊听说他在佰侨乡大病了一场,准许他第二天早朝再进宫。
霍松声送林霰回了家,自己跑不了,先去趟兵部,将羽林军临时调遣令还回去,紧跟着就去广垣宫见了赵渊。
赵渊心情不错,拉着河长明下棋,根本没心思听霍松声讲话,好半天才发现这儿还跪了个人。
霍松声不急也不躁,安安静静地等着,等赵渊想起来他了,问他话,便言简意赅地答。
赵渊跟河长明下完这盘,抬了下手,换霍松声上来。
舅甥俩多年没有一起下过棋,霍松声陪的专心,哪一步该走,哪一步该让,算的明明白白。
赵渊有一搭没一搭说:“你跟林卿还合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