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考察,孙权选中了时为鄱阳太守的周鲂。鄱阳与扬州毗邻,是魏吴两国的交界线。而周鲂则是孙权手下的一员猛将,智勇双全。周鲂接令后,接连给曹休修书七封。信中,周鲂无中生有,谎称自己曾多次受到孙权非难,担心被迫害,故打算以鄱阳郡归降北方,效忠曹魏。同时又把“起义”的时间地点一一告知,并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为了把戏份做足,进一步地蒙蔽曹休,孙权在周鲂给曹休写信前后,先后七次派出“特派员”到周鲂处无事找事。其中一次,周鲂“被迫”来到“特派员”下榻之处高调削发请罪,以示忠诚。

这让原本对周鲂投诚半信半疑的曹休,在得知此事后,遂对其投降一事深信不疑。到了约定日期,曹休亲率十万大军前来接应。大军行至石亭,遭到周鲂军和陆逊军的前后伏击,魏军不备,顷刻间溃败。

前两次,主动用间者皆为东吴,且计策全部成功,让曹魏深刻意识到“间谍”的厉害。

于是,第三次“间谍战”由曹魏主动发起。

石亭之战三年后(230年),魏明帝曹叡亲自策划,欲扳回一局。经过一番秘密选拔,曹叡把目光瞄上了一位年轻人——隐蕃。隐蕃有勇有谋,能言善辩,深谙律法,且对“曹魏”足够忠诚。

曹叡秘密召见隐蕃,令其诈降入吴,谋取廷尉一职,伺机陷害、离间吴国大臣,挑起内斗。

当年二月,隐蕃趁着夜色渡江“叛逃”,投奔了东吴。

刚入吴地,隐蕃并未引起孙权的重视,也未安排任何官职。见此,隐蕃毛遂自荐,上书孙权,除了表达不满外,还围绕司法、执法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诸多颇有建设性的改良之策。

书信上达后不久,孙权便把隐蕃请进宫来。隐蕃开门见山,分析形势,指出弊端,一一提出对策。孙权一见倾心。第二天即任命隐蕃为廷尉监。

东吴一干大臣,见隐蕃受到孙权的青睐,官居要职,且年轻有为,皆前来交结,一时间,隐蕃府前几乎天天车水马龙,宾客满门,热闹非常。但羊衜、杨迪、潘浚等部分官员则始终对隐蕃保持一份警惕,坚持不与其来往交流。

建兴九年(231年),从间谍战中屡屡获益的孙权又故技重施,令中郎将孙布诈降诱骗魏国大将王凌,王凌上当,领军迎接孙布,孙权布下重兵欲伏击王凌。隐蕃见事态紧急,当即谋反,欲率兵出逃,拦阻王凌。因事出仓促,隐蕃被捕,不久即被孙权斩首示众。曹叡计败,精心布下的棋子被拔除。

第四次间谍战,也是由曹魏发起。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在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诛杀,平时与曹爽走得很近、时为冠军将军的文钦惊恐不安。为了向司马氏以表忠心,文钦心生一计。嘉平二年(250年),文以受到司马氏迫害为由,派人携信渡江,投到吴将朱异营中,谎称投诚。

文钦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伪降诱使朱异率军前来迎接,然后于中途击之。明眼人一看即知,这完全是“抄袭东吴,剽窃周鲂”。

朱异一眼便识破了文钦图谋。于是,朱异一边向孙权“表呈文钦书信,因陈其伪”,一边秣马厉兵,欲将计就计。文钦见吴军磨刀霍霍,已有准备,只好作罢,计策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