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点头:“司马懿之言,确实是至理名言言,丞相若此刻警醒,引以为戒,尚不算晚。”

诸葛亮又叹道:“我岂能不知事必躬亲之劳?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今幸好有幼常接过重担,为我分忧,心下甚慰。”

马谡动了动嘴皮,最终却是什么都没说,

俗话说:人的命,天注定,劝说无用。

诸葛亮明里确实是放下了军权,但也只是放下了军权,其他事务仍有操劳,帐中烛火每天还是亮到半夜才熄。

这倒不是杨仪不顶用,连最起码的军中事务都做不好,而是诸葛亮性格如此,不一一看过杨仪的批复,纠正错漏,心里便不踏实。

再加上杨杨仪的性格确实有点浮躁,喜欢将自己批示过的公务,送到诸葛亮帐内让后者过目,意图显摆。

这就好比一个人每天把种类繁多的香烟,故意送到一个刚戒烟的人面前一样。

诸葛亮要能忍住不看公务,那才是咄咄怪事。

因为这,马谡批评了杨仪好几次,可那家伙左耳进右耳出,我行我素,根本不听。

马谡对此显然没什么办法。

军中能操持军务的能人本来就不多,如果他把杨仪撸了,这些活交给谁干呢?

好在,诸葛亮如今已经不管打仗一事,需要操心的事少了一大半,倒是没有之前那么辛劳,晚上虽然依旧熬夜,白天却是可以睡到自然醒。

气色也一天天好转起来。

这一日,诸葛亮正坐在四轮车上视察营寨,忽然不觉昏倒;众将连忙上前,七手八脚急救。

半晌,诸葛亮方才幽幽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