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

再者,越到年底,赵云安也越发忙碌。

漳州气候不算冷,一直到入了十二月才姗姗来迟了一场小雪。

晚上洋洋洒洒的下,到了早晨出来一看,除了屋檐上有几分白色,其余都已经化了。

弄得金氏忍不住说:“这漳州雪也不下,天怎么还这么冷。”

这么冷的天,赵云安还是天天带着常顺马贵往外跑。

虽说有丛白等人帮忙,在知府衙门一百人的震慑下,漳州残余的势力勉强听话。

可赵云安依旧不放心,怕他们在暗处捣鬼,事事都要亲自过眼才能安心。

这一看,自然又看出许多问题来。

一来是百姓们生计困难,虽说良田会被重新分配,但今年秋收已过。

别人都以为赵云安大获全胜,此刻定然富得流油,殊不知这头漳州豪族刚灭头,那边皇帝便派人将大头全部拿走。

剩下的这些银钱粮食,还得维持接下来一年的财政支出。

赵云安哪敢随便乱花,若是花了个精光,明年收成之前衙门都得开天窗,连官吏们的俸禄都发不出。

幸亏漳州的底子厚,百姓们熬一熬,熬过了今年冬天,等来年有了良田能够耕种,日子定然能好许多。

再不济,漳州冬天也能寻到野菜树根,勉强能够果腹。

二来便是漳州之水,摸透了才知道,漳州水运的情况十分糟糕。

玉璋湖湖内泥沙堆积,湖面蔓草丛生,被水草覆盖的湖面下,连鱼虾都生长困难。

这样的湖水,却要负担起整个漳州府的生活和饮用水,压力不可谓不大。

连通着玉璋湖的运河,原本应该能起到漕运的效果,可现在也因为淤泥和水草,导致河道废弃,成了城内有名的臭水沟。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耗费人力物力,重新整理改造整个玉璋湖,清理淤泥和水草,但这需要投入的财力,哪里是皇帝留下那一些就够的。

要改善就得需要钱,需要人。

可钱从哪儿来,人又从哪儿来。

赵云安前脚刚要清点良田,放归百姓,后脚直接抽用人丁的话,百姓们家中无人,哪有那个力气去耕种。

若是没有力气,到时候良田荒废,收成减少,漳州又会进去另一个恶性循环。

可不去摊牌丁户,征收杂税,光是漳州现在的财政,根本无法负担这样的大功臣。

漕运不开,就会影响到漳州的货运和商业,反过来又会让漳州变穷。

赵云安想来想去,也没有十全的解决办法,一时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