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漳州府很是适合草木生长,短短半年的时间,小玉璋土包上已经花草繁茂。

如今正好入秋,偶尔还能瞧见果树上挂着瘦小的果子,因为是第一年,所以果子稀稀拉拉的。

想必再过两年,便能瞧见果树繁茂的场景了。

也许他能再弄一些好品种来,多种一些,以后就不愁果子吃了。

走到山脚下,赵云安才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人在土包上修筑了一个青石台阶的上山小路,小路不宽,道路两旁同样都栽上了紫叶茶。

“这是什么时候弄的?”赵云安转头去问马贵。

马贵一看就乐:“是申大人临走的时候给弄的,这些青石还是附近的百姓们一块块搬来的。”

“算他有心了。”赵云安看了看那些已经活络过来的紫叶茶,怀疑到了采茶的季节,这些茶叶能不能保住。有了青石台阶,上山就容易多了。

由玉璋湖淤泥河沙堆积而成的小玉璋并不高,只能算是一个小土包。

金氏都不用人搀扶,自己一口气就爬到了山顶上。

定睛一看,山顶上伫立着一块青石碑牌,上头用朱红写着四个大字:昌荣永驻。

与其说是赵云安的长生碑,倒不如说是漳州府百姓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

长生碑附近并未栽种着花草树木,而是被请出一道儿圈来,里头填上了河沙。

而河沙之上,插着的是一支支香。

香气缭绕,赵云安摸了摸鼻子,长叹一口气。

金氏看了就笑:“多好的地方,站在这儿人都精神敞亮了。”

“娘,这是山顶,可不就敞亮了。”

赵云安生怕亲娘也要过去上一炷香,他怕自己折寿:“娘,您瞧也瞧了,看也看了,咱赶紧下山回家吧。”

金氏不肯走,东摸摸西瞧瞧新鲜的很。

赵云安忙道:“娘,您可千万别给我上香。”

金氏瞥了他一眼,笑道:“放心,娘不会给你上香。”

说完却将一个红色的香囊递给赵妤:“妤儿,快去。”

不等赵云安阻止,赵妤哒哒哒跑过去,小心翼翼的将香囊挂在了长生碑的上头。

“这是求平安的,百姓们都是好意,这些香火可不能浪费了。”

金氏心里打着算盘,暗道上面虽然没写儿子的名字,可人人都说着是为儿子树立的长生碑,既然如此,她将香囊挂上去,为儿子祈福一个平安也理所当然。

香囊般。

“二奶奶,挂好了。”赵妤跑回来。

“真棒。”金氏搂住侄女夸道。

赵云安笑了笑:“娘,妤儿,现在能打道回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