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百姓想吃饱肚子,光靠琉璃坊补贴是没用的,这不是长久之道,只能解一时之围。”
“大面上,大伯您英明神武,肃清内外,提拔良才,让各地父母官一心为民,老百姓能安安心心的劳作。”
“除此之外,便是要想方设法,选出良种,增收增产,让现在的一亩地产出两倍的粮食来,等到那时候,何愁藏富于民?”
随着赵云安的话,皇帝的眼神越来越柔和。
他看着自己一手养育成人的侄儿,甚至一瞬间觉得这孩子比太子更合心意。
“安儿的心中,是真的有大魏百姓的。”
赵云安笑了笑:“我答应过大伯,要打造出繁荣富强的大魏。”
皇帝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带着无言的赞许,许久又问:“安儿,你可想好了。”
“选育良种是苦差使,并非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可琉璃坊却已有成效,日进千金。”
赵云安自然知道这一点。
历朝历代,朝廷都会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选育良种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但数千年下来,能达成的效果堪忧,尤其是大魏朝,几乎没有可以普及出去的好种子。
“大伯,安儿生长在永昌伯府,自幼享尽荣华富贵,从未挨过饿,受过冻,这些是祖宗长辈给的,同样也是大魏百姓给的。”
“安儿想为百姓们做一些事。”
如果如今在位的不是他亲大伯,赵云安也不敢如此大胆,可皇帝就是他最坚实的后背,那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就算良种实验不成功,他还是永昌公。
这话落到皇帝的耳中,又是一阵感动。
他朗声笑道:“好,安儿有志气。”
“既然如此,你想做就去做吧,朕会下旨工部全力配合。”
赵云安笑了起来:“有大伯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太子与三皇子知道这消息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
李云平搂住弟弟抱怨:“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跟我们商量商量,怎么好好的放着差使不干,偏去要这苦差事。”
太子倒是沉吟道:“民以食为天,良种乃是天下根本。”
赵云安只是笑:“大哥,三哥,我只是想试试看能不能做出写功绩来。”
“也许我能捣鼓出丰产的良种,让大魏国强民富,靠这个名留青史。”
太子笑盈盈的看着弟弟:“你研制出五色琉璃,如今已经能名垂青史了。”
赵云安从琉璃坊去了良种所,一时之间,朝堂议论纷纷,暗道莫非这永昌公得罪了陛下,被发配到没油水的清水衙门去了。
但再一看也不对,陛下哪里是冷落了永昌公,简直放在了心坎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