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页

晚上,竺年他们还去准备婚宴的棚子里转悠了一会儿。

等第二天婚宴的时候,两人还给新人们发了红包。

大红色绣了彩色鸳鸯的荷包小小一个,里面是精巧的金子打的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东西不大,对竺年他们来说谈不上贵重,但对军屯里这些吃饱饭都没多少时日的人家来说,已经是闻所未闻的好东西了。

别说新人,就是蒋军官瞧得也眼热。

小张公公和长随们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顶多觉得竺年在银城的集体婚宴上没这么大手笔,也不知道是没想到,还是没来得及准备。

竺年则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双标。

银城里的那些人,说到底也不是自己人。

军屯里的这些才是真正会给自己拼命的自己人,为了自己甚至拖家带口放弃南地的家业,跑来北地这里隐姓埋名。要不是怕出格,他还觉得给得少了。

当然,红四他们可不这么想。

军屯之所以能够弄成现在这样,难道真的是靠他们这两年和银城做生意赚来的?

没有他们王爷的支持,他们哪来的钱盖房子?

就算有钱,按照现在水泥和防火砖的紧俏程度,他们也买不着啊。

也就蒋军官好糊弄,觉得房子用上一点石子儿,就能不花几个钱盖起来;觉得那么好的牧草,就是随便从地里面拔两根草的事情。

除了买东西确实不怎么方便,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可一点都不比在南地差。

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学校,还有自己的医馆。大夫还能直接去银城跟人学,只要有点基础,就怕你不去,完全不用担心不教的。

靠着学校和医馆两大杀器,他们就能理所当然和周围的军屯加强往来,慢慢就能把这些原本已经控制在姜国手上的军屯,重新拉拢到自己手里。反正他们原本的基础,就是竺年打下来的,完全没有障碍。

不能说指着军屯给姜国造成什么巨大的破坏,至少能够发展出一个比较不错的后勤基地,还能在必要的时候掩护一些人马。

上次就是时间太短了,但也保障了镇北王府的安全撤退。

婚宴结束又休息了一晚,竺年他们回到银城,发现人少了很多,叫来赵县令问了一声。

赵县令说道:“上头来人,说是另有安排,都给装走了。过几天给咱们装厢军来。”

厢军这事情,他们从年前开始准备,结果眼看就要入夏了,才算是有了消息,也不确切。

“过几天”这种描述,很多时候过了几个月也叫过几天。

竺年看着码头原本剩下不算多的工作量,眼看着就要拉长不知道多久,手指头搓了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