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

再说到他们的前途如何,想来他们自己的家长都不担心,倒是用不着您来多说。反正年末考核不通过,他们也不用待在书院,更谈不上什么前途了。”

那言官被怼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但最让他震惊的却是尉迟兰说的最后一句话:“年末考核?”

不是,书院这么一个收拢纨绔子弟的地方,还有年末考核不通过就筛掉这么严格的规矩吗?

许多朝臣面面相觑,都不太清楚。

姜卓倒是很清楚:“书院名额有限。这是刚开始就定下的规矩。”

吏部也清楚,毕竟考核上来,是都要归他们吏部管的。

吏部的官员就在姜卓的示意下,把书院的规矩简单讲了讲。

反正就是每年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再加上平时成绩,每年给一个综合评定。

根据评定成绩,筛掉成绩最差的一成和不合格的。

学制最长三年,三年还没通过吏部的筛选,也必须从书院毕业。

这规矩很好理解,哪怕是族学,总不能一直待下去。学到了一定年纪或者是一定程度,该打发出去就打发出去,只是有出息的自然是跟着家中长辈或者世交的前辈更进一步深入学习,没出息的放出去傻玩也好,看管家业也好,甚至是干脆分家出去也都是一条路。

搁朝廷办的书院,那当然也是一样的。

书院给每家都分了若干个名额,看起来等于是给这些家族一些不上不下的小辈安排了正经出路,但也不是打包票的,真就烂泥扶不上墙,那肯定也不行。不管是通过自身学习,还是各种……盘外招,起码得面上过得去。

要是从书院毕业了,还没有被安排官职,也不是说就没机会参与吏部的招考,是一样可以去的。但是对这些纨绔来说,书院这么好的学习氛围专业的先生指导,都不能让他们考中一官半职,那回家之后自考基本没戏。

总不能学姚家那个少爷,被竺年在梨园小筑关了两年,也算是因祸得福,考上了一号码头的官职。先前听说是到皇子跟前当差去了,总之也算是出息了。

不少人想到姚意,看一眼姚尚书,又看一眼竺年,把事情琢磨了一番,觉得竺年既然连姚意这么个混不吝的都能搞定,那书院现在的那些个说不定也能行。

他们自己家现在是没有这方面的“才俊”,但保不齐将来有呢?

想到这里,许多人开始纷纷递梯子。

言官也不能死咬着竺年不放,剩下的想批竺年豪奢的话也只能咽了回去:“哼!”

竺年瞪眼。哼个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