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殿里地面上都铺着厚实的地毯。竺年不爱穿鞋,一进门就把鞋子给脱了,这会儿就一只穿着袜子的脚软软的碰了一下。
尉迟兰非但没被踢疼,反倒是被踢得心里痒痒的。
竺年看出来,小小“噫”了一声,继续说道:“他们被我收养的时候,大的十二三,小的几个月。小的还好点儿,反正能救回来的,等有记忆就是在学校里。像钱银他们已经有记忆了,以前苦日子的记忆太深刻了。”
尉迟兰没听他说没救回来的小孩儿,显然那些数量不算少,给他从书架上拿了几本新出的话本和小人书。
“我那会儿又没什么钱。零花钱我一个人用是挺多的,我也攒了一点,养这么多孩子也还行,但是看病太贵了。被扔掉的小孩儿,好多都带着病……”竺年说着,就抿了一下唇停了下来,“还记得二牛不?”
“小张公公的学生?”原先在银城因为生病被爹娘丢弃,被小张公公领养的孩子。
“对。像他那种发着高烧家里不给看病,最后烧傻烧死的孩子一点不少。我后来在南泉做统计,但看各地衙门报上来的数据还不错,等自己拿着数据去核实,才发现很多孩子都不算个人。”很多小孩儿得长到要嫁娶的时候,才会到衙门去上个户籍。
直到现在很多地方,乃至于权贵家庭,小孩儿三岁之前都是没有正经大名的。
造成这样现象,就是因为婴幼儿夭折率太高。
现在对比以前是好多了,但也只是对比以前。无论是医疗价格还是医生数量,都不是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培养出来的。
大梁的国力和财富,单看京城等少数地方,当然显得富裕。但要是放开到全国,那要做到医疗教育普及,还远远不够;更别提医保之类的。
国家不能兜底,银鱼他们在尽自己的努力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只是他们的财富比起竺年来更少,救助孤儿花钱如流水。别说是他们的俸禄,就是他们的家底全都掏空了,都不够的。
但那是他们的心病,改也改不了,劝也不好劝。
尉迟兰看他准备在榻上躺着看书,把人拉起来,被不满地用脑门怼了两下胸口就笑:“坐有坐相,别懒骨头。刚才你说二牛我还想了一下,人家现在改名叫张兵,到我们亲卫营里了。”
“咦?”竺年倒是第一次听说这个。
尉迟兰看他感兴趣,就跟他详细说:“小张公公自己不是想当先生教小孩儿嘛,本来按照他的意思,想着让张兵好好读书,将来考官。要是读书不行,就进宫当个内侍。再不然,他在罗沱那块置办了一些田地,自己耕种也能不愁温饱。”
“嗯。”这的确符合一般家长的想法。
第一,孩子有出息,就当官出人头地。反正徐伶已经用实力证明了一切,现在也没人会说太监不行,什么什么不行之类的话;
第二,孩子没那么有出息,就给孩子安排自己能照应的工作,反正现在当太监也不用净身;
第三,孩子一点出息没有,那就回老家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