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宁昭处理得很小心,每一步都精心筹算过。灾难来临, 最怕的就是谣言。宁昭知道自己必须牢牢把握住人心,至少在当下、他得比朝廷更有威望。

他将朝廷不再增援的消息散播到南部, 在百姓绝望之际, 留下个依旧平和的‘肃城’。

大量流民涌入宁昭封地,激化封地和流民的矛盾。宁昭向封地百姓外宣异族的威胁, 让他们迫于兵力不足, 不得不接受征召流民;同时又向封地外的流民展示封地的艰难, 让流民明白,封地要不了那么多人, 所有人进来、所有人都会死。

宁昭将流民分批,首先收护孩子, 稳住流民们的希望, 再将青壮年流民征召,用他们抵御异族,拉近封地百姓和流民的距离。宁昭借用流民兵马的优势和号召力,迫使南部县府放权,打压趁机作乱的粮商权贵、联合各城重新调配资源,尽可能安置其他人。

宁昭是眼下唯一愿意站出来处理这些纷乱的人。百姓已经等得太久,绝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即使宁昭的做法侵犯他们的些许利益, 但唇亡齿寒的道理、掰开揉碎地讲给百姓听, 百姓不会不懂。

百姓们知道自己不能乱,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拯救自己;百姓们知道真正的敌人是搜刮他们血肉的贪官恶商、和祸乱边境的异族, 举刀时他们懂得应该面向谁。

县府施粥的铺前, 有流民闹事:

“听说利丰城的人,每天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凭什么我们只有一样!狗屁的肃王,都是假的!大家跟我翻了这铺子,冲进县府去,就不信他们敢不把我们当人看!”

“你没听公告我们水患受灾的人多吗?”

“不是说了米粮就在路上!你闹什么!”

“县府里都是受灾要救治的孩子,你进去想做什么!”

“你看那些空着的寺庙官宅,不是肃王人家能给我们住进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