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眼界!眼界!

日子飞快,眼看着过年了。

这半年,苏小昭在岱南,已经成了神奇的代名词,谁也不知那孩子到底做成了多少大事。

她从东海回来没有多久,就找到老耿谈:“耿叔,我们既然要做起来,就不能再像散兵游勇,咱们得把大旗立起来。”

老耿没意见。

她和老耿合伙注册成立了“岱南落凤大蒜批发流转中心”,交易点暂时设在老耿菜场的隔壁,与老耿菜场齐头并进,专做蔬菜流转,

她倒是想设在自己家门外的场地,但是交通的确是个问题,路还没修起来。

她又独资注册了“北岱迎凤贸易公司”、“北岱鸣凤实业公司”。

老耿问:“闺女,你想开厂?”

苏小昭摇头:“我暂时以贸易为主,但是接下去可能要有自己的实业。”

“岱南落凤大蒜批发流转中心”挂牌后,她和老耿、万三在徽市、恒市、京都南郊市场跑了数次,大蒜的合作意向书接了五六份。

她能干是一个原因,关键这个时代一切都是空白,都从零开始,谁先走出去,谁先去折腾,谁就抓住了第一个红利机会。

她开始与岱南吴县长直接谈大蒜推广种植。

吴县长从来没有想到小小的蒜头能蹚出去,他支持,但不想牵头。

他说:“小苏,你们乡和香河居的合作,先观察一年,看看效果,可以的话,我们明年推广种植。”

谁都不想担风险。

苏小昭也不着急,和老耿商量后,既然这事儿县里不牵头,他们就找各个乡里。

早先黄冈乡赵乡长特别羡慕关嘉祥,现在岱南落凤大蒜批发流转中心寻上门来,他却犹豫了。

苏小昭为什么找我乡合作?为什么舍近求远?

苏小昭解释:“我们落凤乡已经接了香河居的订单,怕很难完成更多的货量,所以这张订单决定与黄岗乡合作。”

黄岗乡乡长不相信,总感觉“刁民想害朕”。

人就是有这么个心理,你去找他们合作,这么好的好事为啥找我?“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他开始打官腔:“小苏啊,咱岱南土地金贵,粮食肯定摆第一位,这大蒜要种也可以,价钱5分是有些太低了。”

苏小昭有些好笑:“那您觉得价格多少合适?”

赵乡长说:“1毛吧!你出身农民,肯定理解农民的不易,也多给农民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