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军镇守西平城,只是想要收复宵关,恐怕还需要些时间。”
“爹,我有个不情之请,”嵇宜安说道,“我想请老宋在战事胜利之后,在上呈朝廷的奏报中,将我们那夜护送百姓之事写进去。”
“这是应该的。”
“不必提我,只需说侠者都以天鹤谷为首,如若可以,希望把当年天鹤谷中人下山抗击混夷的旧事也写上几句。”
嵇仁诧异。“宜安,你是想为天鹤谷立名?”
“天下侠者,江湖中人,其实多是平头出身,无权无势。倘若圣人下旨褒奖一个江湖门派,这是全江湖的幸事,也是天鹤谷的荣耀。既如此再办论刀大会,论的便是侠义了。”
嵇宜安说这事,也是想到绵延几百年的华亭论剑,最开始就是有江湖剑客慷慨大义,在华亭古壁上刻下剑谱,才引得剑客们自发前往。
不贪名利的人终归是少数,他既要振兴天鹤谷,就不能将论刀大会办得太过“清水”,总要加些名利进去,才能有更多江湖人愿意前来。
到时候老道们如何择徒辨心性,那又是另外一桩事了。
“爹,”嵇宜安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但终归没有过经验,又有些犹豫地问嵇仁道,“这样好吗?”
嵇仁目光中有什么在涌动着,半饷没有开口说话。
“宜安啊……”
“我在。”
“好啊,”嵇仁搭上嵇宜安的手,欣慰地拍了几下,忽然间大笑起来,“好啊,无生竟将你教得这般好,可比我亲手教你十几年要好得太多了!”
嵇宜安松了口气,有些怔怔地看着高兴的嵇仁。
他很久没有看见爹如此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