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秋听得宁王讲那个审丝案后,就得着启发:
要坐实吴村长的偷盗之罪,就得在赃物也就是那些菜上做文章。
想这些的时候,他坐在宁王妃身边,陪王妃一起理九九重阳日要用的茱萸。
王妃身边的嬷嬷在绣荷包,桌上摆了她一个箩筐,筐中放着她做的女红:绣帕、络子、香囊一类。
顾云秋一瞥眼,就看见那团布料上放着个针包。
细细的花针扎在个红布软包上,远看过去像只小刺猬。
这针包是用削好的软木塞,外面包上棉花和布做的,针扎上去拔起来会留下个圆圆的小孔。
顾云秋盯着那些小孔,忽然眼前一亮:
若是用细细的绣花针在菜上刺字,是不是也能做成记号?
而且花针留下的小孔微小,刺在黄芽菜和芜菁上根本不显,只有窖藏一段时间后,针孔才会发黄、发黑显现出来。
一开始,他只是想到刺字。
但又想到吴村长一家难缠,得刺点儿被发现后还能被褒奖的东西。
不然,说不定还会被倒打一耙,说是他们行巫蛊之事。
于是,顾云秋的目光就移到了他讨来的《御诗札》上。
定下那首“女德千”的词后,顾云秋就找来陈石头几个,要他帮忙找几个能识文断字、踏实稳重的小孩。
而且,要口风紧、对之后事能守口如瓶的。
刺字这事儿不能摆在明面上做,得找个由头。
所以,让杨家夫妻佯做地里生虫是第一步,请六个小孩过来是第二步。
“女德千、坤贞九州”八个字不多,但要用绣花针刺到菜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陈家两个年长的哥哥承担了其中最复杂的“”字和“德”字,陈石头和陈槿各刺两个字,而那两个小男孩分别认了简单的“千”字和“九”字。
顾云秋对他们没别的严格要求,只一样:字不许错。
就这样从九月初七日上折腾到了十一日,吴家村长在徘徊观望几天后,终于上套、派人来偷走了他们刺了字的黄芽菜。
往后的一切也就顺利成章
其中杨氏夫妻在田边要求税官折价也是极重要的一环。
因此,顾云秋还专门叮嘱他俩,十五日后就不要再整理田地。
毕竟从前,即便吴正一家人过来偷了菜,杨家叔婶也会在第二日上勤勤恳恳地将土地复原。
只有让税官看见那六亩地的“惨况”,才能真正拖延时间,让税官到吴家村的时间恰好是在正午。
顾云秋问过陈村长,说那吴正年年都要借机宴请来往官吏。
所以这一回,肯定会再次请税官到家中吃饭。
适时,杂买务的提辖官会去他府上提货,也就会当场发现那些菜上的刺字。
由于是当场发现,吴正也无从抵赖、说是中途经手了旁人。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数罪齐发:
为了不担巫蛊的祸名,吴村长一家必定会亲口承认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