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而在那铁匾的右首上,还有一枚太|祖最后一个年号时泰的印鉴,算是用来佐证方家传承数百年的证据。

这块铁匾其实只留下来一半,还有另外一半上面刻着的是功夫细针四个字,还有世宗的朱笔提款。

他们方家和被泰宁帝夷了九族的方氏不同,虽然都是方,但他们一直在京城里,祖上称齐州方氏;与方林远、方林图所属的淅州方氏是同宗不同支。

齐州在如今的京城西南,淅州则靠近关中、属陇西世族群。

他们这一支在京城的方氏人丁一直不兴,旁支也不多,渐渐就从一个大氏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家族,轮到方老板祖上三代,也就不过是一家人。

方家的功夫细针是用上等钢条打造,很是仰仗铁货的来源,在方归平那批货走失前,他一直是固定取江南铁峰山的料、漕运上京。

后来朝廷征调三成的铁货打制兵刃,方归平的货源受到影响、漕运又出了事,他又坚持不愿用次等钢条以次充好,所以才会去找正院钱庄借贷。

马直这时候也适时站出来,指着铁匾告诉云秋,“原来您知道,那便省了我们不少口舌,您瞧瞧这方老板竟然要拿自家店招做当物。”

“我说这是他们铺子上的百年招牌,没有当给我们的道理,便是真能当,我也估不出个价来。结果是左劝右劝,方老板他都不听、坚持要当。”

云秋皱皱眉,转头又去看那几口箱子,“那这些呢?”

“这些是方老板收拾出来的几件皮货和衣物,成色都属上乘,我都看过,是可以做当物的,只要请小陶点数、记档就能放款子。”

“只是……皮货和衣物?”云秋压低声音。

皮货衣物柔软,折叠起来并不占地方,他的意思是只装这写东西就能装出七八口箱子?

马直点点头,也跟着放轻了声音,“东西我们都查验过,确实都是衣物不假。”

方归平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轻声密谈,忍不住轻嗤一声,“云老板和您这大掌柜嘀咕什么呢?我这店招可是货真价实的百年古物。”

“您误会了,”云秋笑了笑,“我们放轻声音,不是在议论您这铁匾,而是”

他并没有明讲,只示意方归平回头看恒济解行的外面。

云钱庄和恒济解当在聚宝街上很出名,每回闹出点什么动静,外面都会聚集许多好事看热闹的人,那些人也不堵着店铺,就聚在河边远远看着。

见方归平不懂,马直点了一句:“东家是顾及着您的面子。”

都是当老板做生意的,一人就要拿着自己家的衣物、皮货甚至店招来典当,另一人却能拿出金银支取,这传出去肯定是不好听。

方归平默了半晌,最终自嘲一笑,“云老板想得周到,但我既已走到这一步,从摘下店招那一刻起,也就不怕您和大伙儿笑话了……”

云秋端详他神情有异,正好他心中也有怀疑,便干脆顺着方归平的话往下说,“既如此,那……打开箱子,我细瞧瞧。”

有东家吩咐,马直和小钟当然是照办,跟着方归平送货来的几个脚夫也帮忙,咔咔几声就给所有的箱子都打开了:

前面两口箱子里装的都是貂皮、狐裘,后面五口箱子里也装的都是绫罗绸缎、明暗绣着各种团纹的长袍、披风,还有一箱子鞋、帽、冠、扇。

东西如马掌柜所言,都是好东西。

但云秋越看,心里那股怪异的感觉就越盛

他一变不动声色地查看着,装出很感兴趣的模样还在几口箱子边停留片刻,吩咐人翻弄箱中的衣物仔细看了看。

绕到那最后箱鞋帽冠扇旁时,借着马掌柜和小钟身形的遮掩,云秋偷偷从后打量了一眼方归平:

眼下是正月廿五,京城的天儿还没彻底暖起来,惠民河上的冰虽然化了,但天气还偏凉,大多百姓身上都还穿着夹袄、踢着棉鞋。

像云秋,没有天生体热的小和尚陪着睡,他到夜里还要烧炉子、盖两条被子,再焐上一个手炉。

结果眼前的方归平、方老板,如今身上就穿着一件单衣,袖口还破了线。而且他脚上就踩了一双再普通不过的黑布鞋,腰间连块玉佩都没有。

若说典当,其实玉佩、镯子、金银器这些东西是最好的选择,甚至比皮货还要更好一些。

它们轻便小巧,带在身上不费力气,而且往往有很高的价值。很多来典行的人,拿出来的都是珠宝玉器饰物,像是这么多衣物的,还真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