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诗社

王伊的红楼之旅 昭宸 1664 字 2022-09-03

宝钗和黛玉不能投票,其余六人举手表决。最后李纨、迎春、探春投给宝钗,宝玉和王伊投给黛玉。惜春犹豫半晌,最后还是投给宝钗。

最后便以宝钗为魁首,黛玉屈居第二。

王伊颇为遗憾,但也无可奈何。

评选结束,第一次雅会也就接近结束了。众人定社名为“海棠社”,确定每月初二、十六开社,之后便准备散去。

临行之际,王伊突然提议:“贵妃省亲的时候刊行过《归省集》,我们何不刊一个《海棠雅会集》?”

李纨笑道:“这主意好。每次刊行八本,我们人手一本,闲暇时细细品读,也是一番乐趣”。

众人纷纷应和。

王伊却说:“为什么只刊行八本?我们既然是一个诗社,自然该有诗词传天下的壮志。难道只在贾府内传播就满意了吗?”

李纨一愣:“在外边儿流传?不了不了。我们结社也就为着一个‘乐’字罢了,哪里有什么‘诗词传天下’的壮志。你和宝玉的诗倒是可以多刊几本,但我们女子的诗,拿出去不是贻笑大方吗?”

王伊道:“诸位姐妹的文采并不输于男子”。

李纨还是拒绝:“安于内室才是女子的本分”。

话已至此,王伊不好再劝。

似乎再无他事,众人纷纷离去。探春却突然叫住王伊。

此时李纨、迎春、惜春、宝钗都已经离开,黛玉和宝玉还留在院子里。他们见探春叫住王伊,也走近聚在一起。

探春道:“伊表兄别怪罪大嫂子,她有她的难处”。

王伊笑道:“这哪里谈得上怪不怪罪?我也明白她的难处,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考虑兰哥儿的名声。唉,只是总觉得可惜,诸位姐妹都有这般好的诗才,却只能自娱自乐,被限制在方寸之间。”

探春听过,一声叹息:“不瞒伊表兄,我心里也赞同刊行成诗集。可是一想到诗集内要署名,我们女儿家……随意把闺名拿出去,实在是有损清誉”。

王伊听过,皱眉:“这也是个麻烦”。

一旁的黛玉却笑道:“这算什么麻烦?我们的雅号是白起了吗?如果担心有损清誉,以号行世即可。也不必在序言中说这是女儿家写的诗,就让那些文人墨客自己去评价高低”。显然也是赞同刊行的。

王伊笑道:“好主意!”

三人一拍即合,商量之后分工,探春和黛玉去说服其他姐妹,王伊负责去联系刊行的书坊。

宝玉在旁边听着三人的谈话,内心是前所未有的矛盾。一方面,他觉得王伊的提议极为有趣,毕竟各位姐姐妹妹的诗才的确并不输给男子,如果能刊行成一本诗集,必定可以叫天下不学无术的蠹禄都感到羞愧。可另一方面,他也觉得李纨的话有道理,女子在内帷守着一份清白不好吗?何必跟男子一样追名逐利?

可他见三人聊得热火朝天,也不好意思打断。既跟着探春和黛玉去问其他姐妹的意思,却又希望刊书一事不能成功。

作者有话要说:1、王伊的诗是我自己找诗句,稍作修改后拼出来的。宝钗、黛玉的诗是《红楼梦》里的原诗。

2、我觉得我没有想黑谁,只是按照我理解的每个角色的性格去写:

(1)李纨让薛宝钗第一,是在故意针对黛玉吗?不是,李纨的受教育经历和生活环境(《红楼梦》原文: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让她更认同传统的价值观,也就是儒家、温柔敦厚的那条道路,所以她会更欣赏薛宝钗诗风的温柔敦厚,而不是林黛玉的风流别致。但是真的比较两首诗的水平的话,曹公已经写得很明显了,黛玉诗才更高。

(2)关于贾宝玉,我自己的觉得,宝玉是很矛盾的性格。一方面他有一部分进步的想法和言论,如认为女子并不比男子差,如追求爱情。这些想法让他没有成为薛蟠一样的人,所以还有可爱之处;但另一方面,他的行动又不是很“进步”,左右不定,又因为性格懦弱,常常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帮凶”和“祸首”,例如宝玉调戏金钏儿,是他先起的头,结果王夫人一醒,打了金钏儿,他自己就偷偷跑了,一句话也没有帮金钏儿说。这就很叫人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