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微!”朱瞻基唇边含笑,目光中尽是柔情,“好啊,朝中有杨荣、夏原吉肝胆相照,后宫有你知已相伴,朕这一生真是无憾了!”
若微又一次猜中了他的心思。汉王曾经带给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多少屈辱与难堪,那么多年的委曲求全与不争不怒,朱瞻基一直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父亲的仁善与病体,是他们打压的借口与孜孜不倦的根由。这一切总要有个了断,为了父亲他也要披挂上阵争这口气。
“只是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朱瞻基像是自言自语。
“东风不来,可以借风!”若微笑了,“皇上要赢得此战,靠两样法宝。”
“哦?”朱瞻基笑了,定定地注视着面前的伊人。微微停顿之后,他伸手轻轻捻着若微耳边的珍珠坠子,举止有些轻浮又煞有介事地说道:“就请孔明先生说来听听!”
“其一是‘师出有名’,皇上总担心百姓们会曲解皇上的圣德,汉王没有公开侵犯乐安以外的其它州郡,我们贸然出兵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所以皇上可以派人给汉王送去一份安抚诏书。此诏书名为安实为逼,随后可以把他在朝中诱降英国公的书信以及呈给皇上的战书张贴在城门上以公告天下。”
“好主意!”朱瞻基连连点头,“依你看这诏书该让何人去送呢?”
“皇上在宫中开设学堂,让那些自幼失教的小太监们识字学礼,他们对皇上自然是忠心的。况且,让他们去必然会激怒汉王,又不必担心所派之人为朝中重臣万一有去无回,不管是杀是降于朝廷都是损失!”
“确实可行!”朱瞻基紧盯着若微,神色中透着一丝戏谑,“这是其一,还有二呢?”
“二就是兵贵神速!”若微站起身重新走到琴桌之前,再起手时曲子已经换为《将军令》。
“是要朕率精锐出征一鼓作气平定叛乱,好个先声夺人!此番必令他猝不及防!”朱瞻基连连点头。
第二十六章 千骑卷平冈
山东乐安城汉王府书房内灯火通明,汉王朱高煦坐于正中,分列两旁的是王府护卫指挥使韦氏三兄弟及千户王玉、盛坚、李智、乐安知州朱恒等人。
王玉说道:“如今形势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汉王殿下怎么反倒犹豫起来了?咱们兄弟筹备了这么些年,等的不就是这么一天吗?”
盛坚扫了他一眼道:“王兄你有所不知,殿下刚刚见了朝廷派来的特使,皇上开出了丰厚的条件……”
“什么特使?不就是一个小太监吗?让一个太监来传旨不过就是羞辱殿下!”李智插言道,“还说什么丰厚的条件?以殿下当年跟成祖爷出生入死血战沙场的功勋比,那几万石禄米几百匹战马又算得了什么?依殿下的功劳,就是不能被立为太子承继皇位,那也得封一个藩属辽阔的富庶之地呀,这么些年囚于这小小的乐安城里困手困脚、受着窝囊气,如今好不容易万事具备,殿下千万不能手软,错过这天赐的机会!”
汉王朱高煦的目光紧盯着乐安知州朱恒,朱恒手抚胡须道:“殿下,依下官看皇上派来宦官安抚殿下,那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恐怕如今京里早已乱成一团,殿下不要中了皇上的缓兵之计才好!”
朱高煦听了频频点头:“朱大人此言正是本王心中所想,刚刚王玉说的不错,如今之势只可向前不能退后半步,只是还差了些火候。”
“火候?”护军指挥使韦达瞪着一双浓眉大眼愣愣地问道,“什么火候?咱们兵马已备,又存了那么多的粮草,这不是已经万事俱备了吗?”
“大哥别吵,殿下的话自然另有深意!”韦兴开口道:“殿下是说我们派出去联络京城大臣和各地藩王的那批‘暗影’?”
“正是!”朱高煦眉头深锁不无忧虑地说道,“各地藩王还好说,京中的大臣中有许多人都是三朝元老,若是不知道他们的实底儿,咱们还真不能妄动。”
“这有何难?”王珏又道,“如果这些人脑子清楚,心里明白,归顺汉王最好。若是他们想不明白,冥顽不灵。咱们就像当年铲除兵部那个老顽固方宾一样,派‘暗影’将他们杀了省事。”
“住口!”汉王听了面色铁青,额上更是青筋直暴,王珏的无心之言反而扯出一桩无头公案。
那是永乐十八年的事情,兵部尚书方宾奉命平叛山东境内的唐赛儿起义,围剿了数月仍不能将元凶缉拿,惹得永乐帝朱棣盛怒之下亲派锦衣卫京营五千精锐平乱,一举成功。作为兵部尚书的方宾因为此事而面上无光,于是从未放弃过派人彻查此事。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永乐帝朱棣为了亲征漠北(鞑靼)召集群臣集议,方宾与户部尚书夏原吉以国库、粮草、马匹空乏为由力谏相阻,惹朱棣龙颜震怒,当下将方宾与夏原吉撤职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