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一场单方面的质问就此展开。

“有你这么对大哥说话的吗!?”

难以想象的争吵声,让站在一旁的小贺景同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为什么?

刚刚接触的,与心理学相关的种种知识,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无论是嫉妒还是憎恨,全都一目了然。

至于原因?

争吵中的两个男人,一个不发一言,腰板挺直地坐在木质沙发上。而另一个男人,不仅唾沫横飞,甚至脸色也在情绪激昂中一片胀红。

思想是很奇妙的东西。

当思绪凌驾于情感之上,名为父亲的角色,在贺景同跟前就再也没了权威。

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小心翼翼地向身旁的年长者探索情报。

直到一段时间后的一天,贺景同才恍然大悟。那个直接被他父亲赶走,甚至没有见到爷爷面的三叔所说的话,真正蕴含的含义也被贺景同读懂。

那并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不要用那种眼神看他”,指的是三叔对此感到了冒犯。至于后一句的“很恶心”,指的却是贺家对贺景同的教育。

没有哪个富过了三代的人,会不计较后代的教育问题。

想要保证快乐教育不会真的把孩子养废,那么那个孩子,将会在很早的时候,就会成为被监视者,被观测者,被批注者。

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白鼠,始终被笼子外的“人类”关照。

对于三叔来说,贺景同当时所具备的“积极向上”,全然是磨灭了自我后的罪恶展现。

他清楚不能迁怒一个孩子,但心理上仍然控制不住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