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伯颜等人所路过的吐峪沟霍加木麻扎,是旅人进入南谷口见到的第一个圣迹,维吾尔人把伊斯兰圣贤的陵墓叫做“麻扎”,源自阿拉伯语对陵墓的称呼。这处圣迹属于穆斯林。当地维吾尔人称它为“艾斯哈布.凯海夫”,这一词源却是波斯语,意为“圣人埋体之地”。传说此乃穆斯林宣教者最早来维吾尔土人当中传教所留之圣迹,伊斯兰草创的第一个世纪里,有圣贤叶木乃哈等三人历尽艰辛终于东行来到吐峪沟。他们在一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长住此地传道布教,伊斯兰在吐峪沟开始盛行。后来,叶木乃哈等三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的当地土人即那个牧羊人去世后,都被葬于此麻扎,即现在的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

伯颜等等在麻扎外,一众穆斯林入进朝觐。在朝觐过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以后,他们所路过的第二处圣迹是“七人一狗洞”,这个圣迹同时属于同源异支的三大有经人教派。其典故出自在西亚被称为“洞中人”的“七眠子”。七人一狗圣迹所在处就在火焰山最高峰脚下,藏在山体的褶皱之间。离开霍加木麻扎所去不远处,圣洞就隐藏在山体一重又一重的险峻沟壑当中。

众人在圣洞前以土代水做了土净后,便安顺序鱼贯着步入洞中。向着为信仰而流亡的七位贤哲致敬叩拜。

拜过之后,伯颜对跟着自己一起前来“七人一狗洞”的突厥护卫阿尔斯兰讲起了自己所听说过的关于“七人一狗”的三种传说:

其中最早的一种源自犹太人,传说统治了叙利亚的塞流古王朝国王安条克四世,对犹迪亚的犹太人实施大迫害。于是不肯背教的七个拉比不得不逃出了犹迪亚,去往安纳托利亚避难。在半路上有一条狗加入了这支流亡的小队。当他们走的又饥又累时,发现一处山洞。于是决定进去歇脚,那狗也跟着进了洞。但是他们入洞以后因为太累而睡了过去。造物主为了保护这些因为坚守信仰而流亡的人,把洞口对人类遮蔽了,然后使洞内的时间变为静止不动。于是,这七人一狗一睡就是千年。当千年后他们醒来了并战战兢兢的走出了山洞的时候,发现全世界都已经皈依了造物主的宗教。而按这第一种传说,圣洞的位置应该就地处圣城耶路撒冷城的附近。

然而,后来这个故事又被遭受罗马皇帝迫害的小亚细亚基督徒重新演绎,事发的地点变到了希腊的以弗所城。还是七个人和一条狗,他们为了躲避信异教的罗马皇帝迪西阿斯的迫害而流亡。阿拉伯地理学家雅古特纪录说,如果依据此传说,神圣洞穴的位置就应该是在阿摩利阿姆和尼西亚之间了。

最终,穆斯林也同样承袭了这一一神教代代相传的神圣典故,并认为该典故是出自于《古兰经》中所载,《古兰经》有一章节名字就叫“山洞章”,据其中的文字记载,说是在古代有几个青年因信奉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而受到当时异教徒国王的迫害,遂逃离家乡到一深山洞中避难,有条狗矣随其同往。他们在洞中沉睡了三百余年,醒后派人出洞寻购买食物,而外界已是沧海桑田更换了人间且数易朝代。人们惊讶的发现他们所持的金币上刻有往昔国王的名号,乃是数百年前的一个暴君,料想其中必有缘故,遂跟踪而来查问情由。洞中人见此情况,复睡不醒。后当地人在洞口竖一建筑以示纪念。《古兰经》载此故事,是为回答当时犹太人的问难,用来说明《古兰经》所说的死后复生是不可怀疑的。《古兰经》对山洞人的数目列了几种说法,其实并未确定具体的人数,然而,后世穆斯林学者一般都侧重于经中最后一说,即七人。

伯颜刚讲完,伊玛目赛义德.鲁哈丁接过了话茬,继续说道:

“清高的安拉在尊贵的《古兰经》中告诫我们说,难道你不以为岩洞和碑文的主人是我的迹象中的一项奇迹吗?当时有几个青年避居山洞中,他们说,我们的主啊!求你把你那里的恩惠赏赐给我们,求你使我们的事业完全端正。然后我封闭他们的听官,居住在山洞中若干年,后来我使他们苏醒,以便我知道两派中的哪一派更能计算他们所停留的时间,我把他们的故事诚实的告诉你,他们是几个青年,他们信仰他们的主,而我给他们增加正道。”

“这几节经文是我们大家每一个主麻都能听到的,山洞章凯海府节的几段经文。每逢主麻的日子,虔诚的穆斯林们都会放下手中的营生,奔向清真寺交还安拉的命令礼拜安拉。而每一个主麻我们都能听到抑扬顿挫的诵读山洞章的声音。那么,这一章为什么叫‘山洞章’,它有什么历史的原因,我们学习‘山洞章’可以获得什么知识。祈求安拉的慈悯让我们借助主麻的卧尔兹演讲,对这一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山洞章’是《古兰经》的第十八章,总共是一百一十节经文。给它命名为‘山洞章’,就是由于七人一狗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