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本来,丹墀秀与师姐芙蓉秀在杭州瓦子里并称“昆山二美”,丹墀秀学的是当时最热的海盐腔,芙蓉秀学昆山腔。后来丹墀秀也想偷学昆山腔,被芙蓉秀打了脸。从此后,二人从情同姐弟变成仇家。丹墀秀不得不远避西北。

现在,他随着怀喜班一起落脚在这个突厥语名叫“苏伯斯坎”的西域驿站的一家附属提供民人住宿的小客栈里。这驿站在塔提让古城里面。大元至元初年,设置了由敦煌经罗布泊通往于阗的驿站,塔提让古城成了沟通元廷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伊尔汗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连接塔里木盆地和吐蕃特高原的纽带。驿站建立后,大批来自关内延安府延长、肤施等县的汉人士兵出关戍边。他们把看杂剧的嗜好带进了这个边缘古城。和本地原来就流行的波斯祆教剧目《七圣刀》等以及印度传来的梵戏并称“西北三大戏”。

怀喜班连唱了七天,天天爆满。在这里戍边的汉人军足看的如痴如狂。在戏里,安西秀扮演张君瑞,丹墀秀演莺莺,龙楼景临时串演老夫人。丫鬟红娘则由唱贴旦的女真小姑娘察察扮演。

每次演完了回驿站数钱,总能给大家带来极大的幸福感。真的是能数到你手软。丹墀秀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在西北边荒大赚一把。在杭州被师姐芙蓉秀压制而积攒下的恶气苦水,终于一股脑的全释放出来了。

丹墀秀心想,待以后回了杭州,他要把自己出关唱戏的经历告诉武林书会的那些秀才们。秀才们肯定会将他的冒险经历大传特传。到时候,芙蓉秀会因为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广的世面而在他面前羞臊的无地自容。

末了,郑怀喜拉着大家踌躇满志的宣言,咱们要去趟哈喇和林!既然已经来了关外的北方,就走的更远些吧!不去白不去啊!你们说是不?丹墀秀兴奋的小脸蛋红扑扑的,象一朵将开而未开的蓓蕾。

郑怀喜带着他的戏班欢天喜地的踏上了去往哈喇和林的驿路。而塔提让古城却丢失了三个军足。这三人,两个来自苏伯斯坎一个来自距离苏伯斯坎很近的另外一个驿站若羌瓦石峡驿站。

一个名叫程荣的驿站军户挑头,带领苏继瞻和李宝儿两个跟随,三人一起走上了逃离军籍,返回关内老家的流亡路。

苏继瞻临行前,写了一封书信,家书底稿注明,寄往“延安府东门苏百令宅下”。延安府距这里不知几千里,苏继瞻已经做好了自己死在半路和被追回受严刑处罚的打算。

程荣心眼多,不仅偷拿了军器还诈来一头毛驴。三个汉人士兵,带了兵器、毛驴和棉衣一起逃走了。

这件事在三天以后暴露了。来查检营房的管军百户发现苏继瞻的铺盖下藏着一本手抄的《董西厢》。军旅中竟敢私藏诲淫之书,让百户长大发雷霆。叫拿苏继瞻来问话。结果发现这个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同时消失的还有程荣与李宝儿两个人。

三名军户外逃,百户长急的汗都下来了。这要叫上头知道了,自己该怎么交代才是啊!思来想去,这位管军百户觉得与其知情不报被治罪,还是主动向上头交代自己的失职之罪更好些。也许还能换来些宽赦。

于是立即修书一封。书信中写到:

“管军百户史整状申。本管军人程荣带暖衣,刁起官驴一头在逃。了当至初三日早,卑职引领本管军丁追不获。若不申复,切恐早晚官司点集。临时难以分明,兹特状申前去,中间并无捏合虚申。如却有捏合虚申,纵放或它弊,首告到官,情愿甘当失误军期罪。无词执辩,伏乞照验施行。须至申者。计在逃军三名。鄜州程荣,延安府苏继瞻,拢留阔录赤李宝儿。领,枪一条,头盔一顶,首刀一口,暖衣一领。”

百户史整的状申递交之后的情节,我们已经无从去想象了。能知道的只是,在距三个军户逃亡后九百余年,考古学家惊骇的在已经风化成土堆的苏波斯坎遗址和若羌古驿站遗址的土层中,挖掘出了多达数十件的元代古文书。它们当中包括二十七封书信和呈状、名录、布告等,一批元代初期的罕见汉字古文献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同时出土的还有金元时期诸宫调董解元的《董西厢》手抄残页。残页上所显示的字迹是《董西厢》中《仙吕调.赏花时》。从“倚定门儿手托腮”这句始,止于“等夫人烧罢夜香来”终。

这些文书抄卷的碎片,它们隔着接近千年的风沙与孤独,向人们述说着。在那广袤无垠的西北边疆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难耐自家思乡之苦,冒险走了一条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他们是首批出关到新疆戍边的元代汉军,他们将《董西厢》传抄至西域。而他们中有些人擅离职守携带军械,正沿着丝路古道返家。可能这些中原军士,在异地他乡精神空虚寂寞,故铤而走险试图逃回自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