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秦医 半亩之间 856 字 6个月前

现在前进一小步,将来迈进一大步,如今所做之事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将来或许就不一样了。

在她思索修本草一事之时,项温与其他医士的讨论也有了结果,他们一致决定要去找项老太医,说一下这个想法,而徐瑾瑜正好也想找项老太医。

项老太医此时还在帐中,研究着独活和羌活这两种药材,自从徐瑾瑜提出这个问题后,他便闷在帐中开始验证其药效。见一群人进来,方抬起头问了句:“过来何事,又有争议要我评理?”

项温这次腰板挺得很直,底气十足地说道:“当然不是。师傅,今日我们来找你,是有一件事,需要问问您的意见。”

“直接说来便是,我听听是何事让你们如此兴师动众。”虽然嘴上应着,但是项老太医手下的笔也未停,还在竹板上写着。

“师傅,我们想将营中药材编纂成册。”项温道。

项老太医头也不抬说道:“军中药材不是均有登记,账册就在架上存放着。”

项温解释道:“我说的编撰成册,不是像之前一样,只是把药材的名称一列,写上存量便是。而是要各类药材按照分类登记成册,记录它们的形状,气味、性能还有炮制方法。”

话音刚落,项老太医立马手上动作一顿,立马抬起了头,语调微扬,“你的意思是,要撰写药册?”

“师傅以为如何?这样以后我们再抓药时想要找那味药,查阅起来也方便。”项温饱含期待。

项老太医从书案前站了起来,不太相信地打量着项温,“你那榆木般的脑袋,还能蹦出这么有用的点子?”他这孽徒,他可太了解了,空有一个好皮囊,中看不中用。

项温坦诚道:“这个是徐医士先提议的,她说这次药材入库,可以按照草、木、虫、鳞、禽、兽、金石等来分类,并且在架子上悬挂竹板,写上名称,标注外形,气味,方便以后入库对照。在她的提议下,我方有了刚才的点子。”

项老太医习惯性地抚了抚胡须,虽然已经满头银发,但是眼中却是总是泛着坚定而睿智的光芒,思考了许久,凛声问道:“你可知,此事之难?”

第23章 拜师学医

项温上前一步,正色道:“徒儿知道,师傅一直教育徒儿,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

项老太医目光如炬,注视着项温追问道:“只有这些?”

虽然已至深秋,天气已经有些冷冽,但是面对师傅的问询,项温的身上还是出了一身薄汗,额头上更是豆大的汗珠,“愿听师傅教诲。”

项老太医打量着帐中一起跟随而来的医士,扬声问:“你们可有补充?”

白宁犹豫片刻,硬着头皮说道:“修药册,对营中医士提升医术大有裨益,尤其是对于不精于药学的医士来说,十分实用。”

项老太医听完白宁所言,只是点了点头,但是依旧不做评价。

徐瑾瑜闻着项老太医帐中浓郁的药味,看着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简和头发花白的项老太医,他那脸上已满是皱纹,手也因为长期抓药成了灰褐色。

她又不由得想起洛南医署的项老伯,二人眉眼极为相似,脾性也差不多,虽然都已年迈,但依然在坚守,他们只是为了那完成自己的职责么?

她想不是的,不然项老伯不会如他徒儿所说,宵衣旰食写医书,项老太医也不会为了研究羌活和独活药性之分,亲自试药,凭他们的医术和地位,本可以回到家中,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

想到自己来帐中的目的,她从后排走到前边,嗓音轻缓道:“我认为项医士和白医士说的都对,但是说的还不够全面。”

“接着说。”项老太医眼睛微眯,心道,这个姑娘倒是有点意思,当初入营时那般训斥她,她竟丝毫没有萎靡之态,这几日表现也很亮眼,不知她这次有何见解。

徐瑾瑜继续说道:“项医士所提议的撰修药册之事,我觉得它之益不只在军营。刚才白医士也说这药册对于不精于药学的医士来说,十分实用。我想需要药册之人,不仅仅是军中的医士,军营之外的医士、药商,乃至百姓都需要这药册。”

“纵观秦国,还没有专门的药书,系统地记录各种药材。医士对于药材的了解渠道很少,要么是师承,要么是家传,要么是自己的实践经验积累。遇到拿不准,辨不清的药材,没有一本专门的药书对照。另外药商和药农收错药、采错药的事也存在。项医士提出修撰药册,关乎百姓康健,关乎民生福祉,乃是利万民之事。”

项老太医听完徐瑾瑜的陈述,眉毛终于舒展开来,他习惯性地抚了抚胡子,没想到她竟然真有几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