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教学深度,不可逾越,不可浅显,度难把握,饶是满腹经纶的荀绲都为难思考了许久。

最终,他决定教授并考核众人“治世”之道。

全国君臣,上至帝王,下至地方官,无一不需要“治世”。

有趣的是,君王需学论治世之道,而百官则需将“论”,转化为实际,其中妙处,只听荀绲缓缓讲来。

荀绲说道:“身居高位的人治世,需要知道如何治世,诸位都是各诸侯国继承人,即便日后回到封地,治世的学问仍能令你们获益终生。”

“何为治世的学问?若要挖一条河,需要多少工人,多少资金,多少时间呢?若要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准备些什么?若有地方遇上旱灾,会有多少百姓受苦受难,需要多少资助可以渡沟难关?若要算清户籍,该如何来进行统计?”

荀绲所授之课,令曹瞒听得如痴如醉,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朝堂重臣的肚中墨水,整个一堂课下来,仅仅从其言语之间透露出的信息,便可推测出他究竟懂多少东西。

修建城墙,挖渠,种田农桑,祭祀典礼,应对天灾,甚至于军中兵马,荀绲都无一不说到实处,无一不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刘宏刚开始还能听懂,听到后面,倒像是在听天书,两眼懵着,目光呆滞,善于作赋的他,很少接触到这些“实在”知识,四书五经、君子六艺教不会人治世,偏科严重的刘宏只觉得前景一片黑暗。

第一堂课就听不懂了,等半年以后别的世子升官进爵,就他什么都学不会,那该有多丢脸,在家乡等候他衣锦还乡的母亲又该有多么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