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又出来吃过几次饭,但他们对熊猫平平的祝福到底没有生效,他在夏天到来前就去世了。那天卓娅忍不住哭了,说自己没有照顾好平平。伊万安慰了她很久,其实他自己也许比卓娅更难受。
他们约会两年后结婚了。伊万和卓娅的交往让娜塔莎很开心,觉得哥哥总算摆脱了过去的阴影。其实伊万很难描述自己对卓娅的感情,他一直在她身上找冬妮娅的影子,他也确实找到了。他喜欢和卓娅待在一起,但必须承认他对卓娅缺乏一种名为激情的东西。
婚礼那天冬妮娅一家来了,现在伊万终于能和他们好好相处了。但伊万还是不合时宜地想起了王耀,那时他才意识到,他对冬妮娅和对王耀的感情到底还是不一样。对冬妮娅他是依恋是依赖,是长期相处变成了习惯,是对母性的渴求,希望冬妮娅永远像小时候一样对他好;但对王耀,他有独占欲有性欲,他喜欢看到王耀在他身下红着脸又羞涩又享受的样子,想对他好想宠着他,想他一辈子只属于自己。这和有没有上过床没关系,就算他睡过卓娅也没有这种感觉,在她身上伊万永远都在寻找母性的光辉。虽然王耀是男的,但他对王耀大概是其中唯一算得上男女之爱的感情。
王耀本身就不是冬妮娅的替代品,所以卓娅也不可能替代王耀。这世上只有一个王耀,丢了就没有了。他从来不想弄丢的,是王耀松开了他的手,现在他结婚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好,他努力尽一个丈夫的责任,一年后卓娅生了女儿法伊娜。他必须得澄清他并不讨厌法茵卡,实际上他很喜欢她,只是他似乎突然对这样的家庭生活感到厌倦绝望,慢慢就变得不爱回家了。卓娅一直想再要个孩子,但他们最终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
伊万过得如同行尸走肉,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当他想起王耀时,他再清晰不过地明白他想要他、他只想要他。棕熊在梦里把他带到王耀身边,他们忘情地亲吻,相拥滚进潮湿的江水中。他听见王耀的声音温柔又缠绵,对他说“我很想你”。伊万从青春与爱情的幻觉中醒来,觉得他和他的生活都像个笑话。
伊万不敢想象要是卓娅知道他在浴室里想着另一个男人打手枪——而且那时候她也在家——会怎么样,伊万想他这么做迟早要被发现,但他无法控制自己,这已经是他苦闷生活中唯一的一点慰藉了。好在最终卓娅没有发现,或者说在她发现之前他们就离婚了。
他们离婚充满了偶然与必然。
1972年的时候另一只熊猫安安因癫痫死亡,之后卓娅被调去饲养棕熊。1975年不幸的意外发生了,她被棕熊袭击受伤,右臂和右腿血肉模糊。伊万刚好去外地出差了,走之前也没和卓娅说清楚,卓娅联系不上他,最后还是找了他的工作单位,再转告伊万让他提早回来。等他回来的时候卓娅的手术已经做完了,见到他第一眼就让他滚。伊万当然不能就这么滚了,他特意请了几天假照顾卓娅,卓娅没再说什么。等好得差不多可以出院了,卓娅很平静地告诉伊万,她要离婚。
只看这件事的话卓娅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但这个事件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么多年的冷暴力她早就受够了。伊万心里到底有没有鬼他自己比谁都清楚,那个名为王耀的鬼魅一直折磨着他,他对不起卓娅。
伊万从没想过要伤害卓娅,他喜欢卓娅、希望卓娅幸福,可是有些东西不是他能控制的,他真的尽力了。女儿法伊娜对这个不回家的爸爸仇视而怨恨,一定要跟着卓娅,伊万就把所有能给的都留给她们——几乎所有的财产和那间祖母留给他的质量很不错的革命前楼房。反正要什么就拿吧,把书和资料留给他就行了。
伊万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又独自搬到单位宿舍里住,他现在真的觉得自己是个极失败的人了。回到苏联后他一事无成,这些年他做了什么?一场失败的婚姻和一个恨他的女儿,现在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得知他离婚那天娜塔莎专门跑过来骂了他一顿,她说:“卓莎这么好的女人,你究竟对她做了什么她非要和你离婚?你告诉我,你是不是还在想着那个臭男人?我真后悔,当初就该把你送去治疗!”伊万无可反驳。
娜塔莎现在是一所医院的内科医生,很受尊重。但她也不让伊万省心,三十多岁了也是个美人,可到现在连个男朋友都没谈过,一天到晚没事干就爱替他操闲心,再后来甚至搬过来和他同住了。
娜塔莎和卓娅、法茵卡的关系很不错,起码比伊万和她们的关系好。离婚之后娜塔莎依旧和她们保持联系,她们的很多事情都是娜塔莎告诉自己的。后来法茵卡结婚的时候邀请了娜塔莎却没邀请伊万,这多少让他这个当爸爸的有点尴尬。再后来他才知道,早几年卓娅的葬礼法茵卡也没有告诉他。
离婚之后伊万更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恨不得住在实验室了。七十年代的苏联如日中天,社会安定祥和、生产蒸蒸日上。不知道是因为生活太过平顺,还是因为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伊万觉得自己像鹅卵石一般,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冲刷得麻木。
他有关系不错的同事,但是真正能谈心的人一个都没有。娜塔莎的念叨他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他们时常为了日常琐事拌嘴,但又从未真正了解彼此。他的很多心情无人可说,有时便会怀念过去和王耀在一起无话不谈的日子。抛开他们之间的所有恩怨不谈,他越来越觉得有这样的一个人是件极为奢侈的事。
如果一切还能重来他就只和王耀做朋友,没有爱也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的恨、那么多的痛,他也不会为了一个等不来的人毁了自己的一生。他把满腔的激情都倾注到王耀身上,而王耀就这么从他的生命中消失了,连带着他的心也死了。他回到苏联之后的每一天在心理上都觉得挫败,除了工作外他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他只好拼命去工作。每天活着是为了什么?似乎不为什么,但也没有死去的理由,所以还得活着。
到八十年代初,苏联在钢产量等许多重要工业指标上超过了美国,眼看就要坐上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宝座,在冷战中笑到最后了。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苏联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中,国内物资短缺,整个社会都陷入动荡之中。媒体公然宣扬资本主义制度,身为民主世界扛把子的苏联最后竟然被自由世界和平演变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空如也的货架。伊万觉得这还可以忍受,打仗的时候不也这样吗?生活确实艰苦了不少,但大家一起咬咬牙总能过去。可是大家都开始质疑社会主义了,西方“自由”的那一套被大肆鼓吹,这可真是一出荒诞闹剧。
那段时间他很想喝酒,但一来是酒实在不好买,二来娜塔莎时刻监督着严禁他喝酒。按照娜塔莎的话说,他每次酗酒都没有好事,他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样,竟然也忍过来了。
1991年的时候他只差一年就可以退休了。他成了一个老古董,实验室的年轻人相信自由派的那一套,而他仍然执拗地坚持社会主义更好。国家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慢慢改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按西方的来呢?起码苏联这个大家庭不能散了吧?
但世界总是不以他这样的小人物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年三月份的时候苏联组织了一场全民公投,大部分人同意保留一个改革后的苏联,但八一九政变之后苏联还是不可遏阻地加速走向崩溃。他当了四十年党员的苏共不存在了,他努力了一辈子如今釜底抽薪什么都不剩,他一把年纪却像是被遗弃的孩子一样茫然无措。有多少人像他一样茫然无措却不得不接受现实?没人去考虑他们这些固执的小人物的想法。
镰刀锤子最后一次在克里姆林宫降下的那天他特意去看了,就像是去参加自己的葬礼。莫斯科比较国际化,因此支持资本主义的比例也特别高。他在一群欢呼着的年轻人中显得格格不入,尴尬而苦涩地想自己大概是真的老了,老到连愤怒都懒得,只剩下一点难过。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国家没了,现在这个国家是他们的了。大家都想要自由,那就给他们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