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像是他会选择的做法,但这也根本不是一场属于他的战斗。列宁说过要像雄鹰一样不断地战斗,但他也说过“未来是属于青年的”。伊万曾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如今年华已逝。他完成自己的使命从岗哨上退下,衰老而疲惫,什么都做不了了。现在他只希望得到食物、安全和尊严,却不能如愿。

他和女儿的关系也从未好转。伊万为自己在法茵卡童年的缺位而歉疚,一直希望能和法茵卡和好,尽其所能弥补一点过去的错误。但法茵卡既不喜欢也不需要他。对她而言伊万是一个虚情假意的父亲、一个从不在妈妈和她需要时出现的名字,直到老无所依才想起她来,法茵卡不接受这样的道歉。

伊万最后一次见到法茵卡是在家门口,法茵卡抱着她的孩子正和娜塔莎贴脸告别。当她转身看到伊万时脸上的笑容便消失了,板着脸从他身边匆匆走过。伊万在身后叫法茵卡的名字,但她头也不回。伊万的目光紧紧跟着她,转过楼梯便看不见了。

几年前法茵卡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儿,这些都是娜塔莎告诉伊万的,但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他名义上的外孙女。伊万远远地看到小孩脸上泛着病态的嫣红,想问娜塔莎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话到嘴边却一时想不起外孙女的名字来。他明明记得娜塔莎告诉过他的,可是怎么都想不起来,只好磕磕绊绊地问:“这是怎么了?”

伊万的心里空落落的,再次感到他与这个城市毫无瓜葛。他在这里生活几十年却没留下任何东西,他既不明白如何爱人也不为人所爱,徒劳无功的尝试总也不会成功,兜兜转转他永远孤身一人。实际上他了无牵挂,他一直都无拘无束。

1993年收到中国大学的邀请时,伊万刚刚见证了伴随休克疗法而来的大通胀。物价疯涨几十倍,可以想见,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填饱肚子并不容易。他想去中国,让娜塔莎和他一起去。娜塔莎气得摔东西,跟他大吵一架,最后却哭了。

娜塔莎气愤的理由让伊万很意外。他无法否认,所有使中国对他如此特别的缘由,最终都归于他在中国的五年和一个他无法逃离的人,所有的一切他永志不忘。要是岁月尚未将他打磨得如此驽钝,他一定要尽一切可能找到王耀,谁也拦不住他。但对现在的他而言,那都是那么久远的事了。他还想再见到王耀吗?伊万无法回答。

他老了,激情已经褪去,记忆也开始模糊不清。往事如镜花水月,纵然留下美轮美奂的残影,但要是走近去探究——事情记不全了、细节也对不上了,水中月影一碰就碎。他有时候疑惑,在中国的事情真有那么美好吗?还是他因为生活不顺,经年累月将回忆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其实只要细想,就会发现其中的荒诞之处。王耀与他的交往从头到尾都浸透着虚伪和算计,王耀欺骗并利用了他,或许早将他抛诸脑后,他却深陷其中念念不忘。即使找到王耀又能怎么样,他会去质问王耀当年为什么要骗他吗?这又有什么意义,只是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可悲,明白自己确实从未被爱过。

回忆本就是主观而多变的东西,同样一件事,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主观感受来记住它,而这件事本身在发生的一刹那便流入奔腾的历史长河。脚下是浑浊而真实的生活:他想要逃离的家庭生活、和女儿紧张的关系、无法理解的剧变中的祖国。所有这一切让伊万把记忆改造成如今的模样,成为他寄托感情的精神故乡。

精神故乡的宝贵之处正在于我们永远都回不去,因此可以尽情声称它比一切真实存在的事物都更好。我们因此相信这个世界上仍有一片净土,从而心怀光明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