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图回到那里,也不要去找他。这是最明智的做法。

可娜塔莎不相信,她执着地认定伊万去中国是为了找王耀,说要是伊万去中国她就再也不认他这个哥哥了。何况她的朋友和社会关系都在莫斯科,娜塔莎也不想离开这里去一个文化和语言都截然不同的国度。

伊万并非一定要得到娜塔莎的同意,尽管血脉将他们连接在一起,但他们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可当伊万回顾往昔,娜塔莎是唯一陪伴他度过漫长岁月的人。

1993年底俄罗斯发生宪政危机,叶利钦强行解散议会,几乎要演变成内战;1994年政府颁布了新的经济改革方案,但经济仍然不见起色。伊万明知俄罗斯的情况在一天天恶化,他不能把娜塔莎一个人留在这里。

伊万与中国的实验室保持联系,期间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去过几次哈尔滨。伊万曾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待过两年,过去的友谊仍旧没有被遗忘。一位旧识现在是系主任,他真诚地邀请伊万来他们学校工作。

伊万告诉娜塔莎,去中国就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了。每次他去中国总会带些东西回来,最常带的是方便面,和其他零碎满满地塞一整个皮箱,回来还能换别的东西。

渐渐地娜塔莎也有些动心。她犹豫许久,最终向伊万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说:“那你不要去上海。”

伊万答应了,于是他们在1994年底一起来到中国。

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并没让他们觉得离家太远。这座由俄罗斯人奠基的城市仍然保留许多俄式建筑,尤其是中央大街,常在不经意间给他们带来家乡的气息。

最大的不便是语言不通。和过去不一样,现在中国的学生都不学俄语了,英语才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外语。伊万英语还行,但他和他的中国学生口语都算不上很好,有时候因为口音问题重复几遍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不得不拿纸把单词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