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吃着碗里头,还想着锅里……”
其实在流民营里挖“土窠子”,作为流民的暂时居所,也是贾放给贾代善的条陈里最先提出来的。他听说京畿一带地势平坦,要为流民营建简易建筑不算太容易。在地面上挖这种浅坡形制的土坑是目前看来最简便可行的做法。
但听见流民们的愿望,贾放当然特别能理解:人都是这样,有各种各样的渴望,为了满足渴望一点点取得进步。
于是他冲那几个流民大声说:“老乡——”
“你们回头找四根长的毛竹,支在这土窠子的四角,中间扎起来,”贾放一面说一面比划,“四面罩上棉布也好、草席也好,编起的稻草也好,就是一个帐篷……就是一个小屋子了。”
古人也是有对安全与隐私的要求,这个他绝对能理解。但现在是非常时期,贾放也不知道这些流民们能不能找到他提到的几样材料。
但既然对方提都提出来了,贾放也乐得指点指点,向他们提示了一下“人字形”帐篷的大致形态。至于能不能造出来,造出来之后又适不适合这里,他暂时也顾不上了。
贾放带着赵成,沿着流民营的边缘,向中心地带行进。
这流民营中打了深水井,每两千人左右共有一口深水井。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此排队等着打水,但是打水的人大多是妇孺老弱,很显然,有些力气的青壮都去参加劳动,以换取粮食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流民营秩序尚可,流民们情绪稳定,看起来并没有想要继续逃难的样子。
但贾放也能想象这座流民营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如果这里聚集了十万流民,那么早先德安县城里安排的两千石粮食,大概也就是眼前这些人一两天的口粮。没有粮,十万流民,眼看就是乱局。
这压力也太大了。
贾放原本还想着桃源村有十万石粮食,他手里有粮,心中不慌,遇上这种大旱之年,可以把粮食拿出来用在刀刃上——可万一他那十万石稻米全都献出来也只是杯水车薪怎么办?
行不多远,贾放看见了父亲贾代善的身影。他纵马快步赶上前,翻身下马,拜见父亲。
贾代善此刻站在还未搭成的一座棚子跟前。今日日头烈,风又大,他一张被晒得黝黑的脸庞又被吹得红彤彤的。
贾代善身边还摆了一张木桌,一个留着花白山羊胡、大夫模样的人正坐在桌边,给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诊脉,时不时让那妇人张开嘴,看看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