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遐学却拍拍贾放的肩膀:“感谢你这么相信我呀!”

桂遐学的意思,贾放提出“入股”,就是相信他桂遐学一定能成功, 否则贾放也不会用真金白银来为他担保。

贾放白他一眼:“若真是走投无路了没招了就来找我,我再怎么大方也不会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的。”

桂遐学却依旧嬉皮笑脸:“您就瞧好了吧!既然是前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道理总是摆在那里,咱一定能做出来。”这观点和贾放还真是惊人的一致。

“对了,”贾放没忘了问一句,“大家给这纺织厂起名字了吗?”

桂遐学点点头:“起了,姐姐们说,就叫‘锦花’,锦上添花的意思。”

贾放:锦上添花……缀锦,很好!

“那就叫锦花纺织厂。”贾放一锤定音。

*

桃源寨筹建纺织厂的事,在乡民之间反响不小。

有人惊异于秋姐这么一群妇人,竟然能争取到贾放的“入股”,并且还安排了一位潇湘书院的研究员专门来帮她们设计工具设备。

但也有人觉得妇人们此举不妥,毕竟有人入股,就意味着将来平白把收益分出一部分去。

“纺纱织布不就是你们自己在家里织着玩的事吗?何必这么大张旗鼓地弄一个纺织厂,平白让旁人把利分了去?”

妇人们一听这种说辞,便一起“呵呵”了。

秋姐最是个伶牙俐齿,口头上不让人的,当即讥刺道:“你丝毫不懂纺织的辛苦,就别跟这儿顺嘴胡说。有胆儿你就别穿身上媳妇给你织的衣衫,白织了给你穿上身像个人样了,走出来却不说人话。”

对方登时便怂了,知道说不过这群女娘,连忙拱了拱手,灰溜溜地走了。

甭管外头怎么说,但凡织过布的妇人们却明白联合起来有什么样的好处:她们当中有的擅长纺线,有的擅长织布,有的擅长晒棉、脱籽、沤麻……大伙儿聚在一处,做最擅长的,效率会比一个人做所有的事要高上很多。再加上从外头买材料,也是多买些来得便宜。

秋姐当即对自己的伙伴们说:“大家都明白一枚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怎么掰也掰不断的道理吧?”

其余妇人一起点头,但也有人有些疑虑:“刚刚那人其实是在说分钱给贾三爷的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