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双文在纸上写了一个名字,递给李青松:“请拜托掌柜,若是能收到这个人的画作,也请一并送来,我一一照价全收。”

李青松哪晓得这许多,拿了名字“唉”的一声,应了就去了。

双文却是怀抱着几分哀伤,望着李青松远去的背影,心想:傻孩子,我可是将自己这未嫁之身的姓氏都告诉你了。

没过两天,李青松竟真的带回来一只匣子。双文惊讶万状地打开,一幅一幅地看过,全都是工笔花鸟与美人——这确实是她生父的画作。

当年她的父亲,凭借这些画作,和一手不算惊世骇俗,但是中规中矩的画技晋身宫廷画师。

而她,却凭借着类似的技能,在教坊司苦苦捱着,力图保全清白之身。

双文将眼睁得大大的,看了半天,一滴泪都没有。

*

贾放却已经到了桃源寨里,随机采访他的乡民。

“老乡,你信啥神佛菩萨吗?拜太上老君吗?求神问道吗?”

那乡民正在赶去“桃源——武元”铁路桃源站的路上,听见贾放的问话,惊愕地回过头来。看这乡民的表情,如果不是因为认出了贾放的话,估计会把贾放当成是个神棍,而举报给稽查队。

“贾三爷,我没工夫,真的没工夫。”这乡民脚下匆匆,一边走一边回答贾放。

贾放“哦”了一声,站定了脚,觉得自己选择采访对象失误,应该找几位不那么忙的,有空回答问题的了解情况才对。

谁晓得那乡民即便走远了还不忘了挥手向贾放澄清,道:“不是没工夫理会您,是没工夫信这个信那个的。”

贾放恍然大悟,敢情这一位整天忙于生意,根本没工夫求神拜佛。

不过也是——他的桃源寨,人人都拥有饱满的建设热情,不止为了整个寨子,也为了自己的小家。大家伙儿一天十二个时辰,按照“官方”标准,工作四个时辰之外,很多人会选择多干一两个时辰的活计,一两个时辰去潇湘书院读书进修,再吃喝睡觉四个时辰。

一天十二个时辰用得干干净净,哪里还顾得上求神问道?有用吗?能增加知识吗?能增加流通券吗?

贾放想想:这种时间意识其实还挺朴素的,朴素且实用。

难道就是这个原因,桃源寨的百姓们,从来不考虑这些信仰问题的吗?

贾放一想:不对,寻常时候一天十二个时辰用得干干净净,但要是休息日呢?

桃源寨早已引入了休息日的概念——此地百姓纪年依旧按照朝廷颁布的历法,三十日为一月,闰年闰一个月。桃源寨便定下了初一、初七、十五、廿三这四天作为休息日。虽然分布得不大平均,但是因为初一十五这两日容易逢上各种节庆,作为休息日比较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