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

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赵安又一次投入了工作的第一线。

关于华夏和灯塔国的农业模式对比,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为什么华夏的农民没有办法成为所谓的农场主,没有办法拥有市场的发言权,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华夏的土地性质,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集中。

就算由地方政府的统一指导生产,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之中,由于大型机械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代替体力劳动。

农民的劳动力与创造力都会被极大的浪费,导致最后的利润分成相当低廉。

现在国家想出解决办法是:在一部分地方允许土地进行集中经营模式,看一看这样的生产模式是否会造成财富的分配不均。试点乡村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

这一部分由国家负责,赵安完全不用担心。

他现在要处理的问题是,那一些没有被国家政策考虑到的小型农户。这些农户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属于农业发展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

其实赵安之前一直有在试图扶持这些小型农户,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必须承认,这与他之前的战略方针有明显关系。

之前赵安坚持的发展方向一直是小型农户的精品路线,同时兼顾差异化策略。

这一切听起来很美好,能够极大提高小型农户的收入。但根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农作物的质量很难达到统一。

比如说,一个村里统一种植蔬菜。因为自然环境大地相同,最后肯定选择同一种蔬菜。但每家每户的农耕习惯不同,会导致最后的菜品依然有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