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义务兵和田产税

“故而太祖把这块地方划入河南,和卫辉府、怀庆府并称豫北三府。”

“在此之前,豫北三府属于前元的中书省。”

朱由检听到这些,明白了彰德府北划归河南的原因,同时也听出了杨嗣昌的隐藏意思:

那就是太祖以南统北,并且定都南京,所以他需要把彰德府划归河南,方便从河南向北进攻。

但是成祖迁都之后,这个意义早就不重要了。彰德府早就应该划归北直隶,方便治理这块地域。

再考虑到彰德府的磁州是著名的冶铁之地,后世的邯郸钢铁大名鼎鼎。

彰德府城所在的安阳,更是出土甲骨文的殷墟所在。

朱由检最终决定道:

“彰德府划归北直隶,军务由保定巡抚和大名兵备道管辖。”

“磁州知州转为同知,建立行署专门负责冶铁。”

“最后一个试点,就定在彰德府。”

“选择适合用煤炭冶铁的地方,建一个以钢铁产业为主的城区。”

在北直隶的南部,设立一个试点。

并且这个试点原本属于河南,能影响河南的府县。方便以后把北直隶的改制措施在河南推行时,被河南士民接受。

至此,北直隶所辖府县,终于完全确定。

南部有顺德府、彰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四府。

中部有真定府、保定府、冀州府、河间府四府。

北部有顺天府、永平府二府。

一共有十个府、一百多个区县。

朱由检要求所有的府和区都建立三署,筹备成立议会。

有卫所存在的地方,更是要酌情建立守备区。

保定巡抚卢象升,被他安排在北直隶中南部负责这些事务。

保定巡抚因为驻扎在真定,称为保定巡抚有些名不符实,也被他加了个别名,称为河北巡抚。

对卢象升担任巡抚的表现,朱由检是非常满意的。

他不但练出一支乡勇,还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支持征收有产税。

历史上他的因粮政策,就是向大户人家征税。只是反对的人太多,后来被杨嗣昌的均输政策取代。

这个人不但在军事上有能力,在治理地方上也有一套。朱由检决定给他加加担子,以成立议会为诱饵,促进有产税的征收。

对于有产税的税率,之前没定下来。朱由检见到形势大好后,决定更激进点,多征收些赋税。

免得明年卫所、义务兵减免辽饷后,朝廷军饷不足:

“有产税是一个统称,不但有针对耕地的田产税,还有房产税、资产税、遗产税等税种,向拥有产业超过恒产者的有产者加征。”

“田产税顾名思义,是向拥有过多田地的有产者征税。”

“基本要求就是,超过一百亩土地的,相比普通田亩加征一成赋税。”

“超过二百亩加征两成,三百亩加征三成。”

“以此类推到一千亩,征收所有产出做赋税。”

“除非获得爵位或世官,把土地转为爵田、世业田。”

这个政策,实在是出乎群臣意料。

因为皇帝制定的有产税率,实在是太狠了。

而且这个赋税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加征,估计在八九百亩土地时,就需要缴纳所有产出做赋税了。

钱谦益此时就想着,自己之前留的一千亩土地是不是太多,还要再分出几百亩,才能保留下来。

因为很多官员家中都有几百亩甚至数千亩土地,他们对皇帝的这个有产税政策,可谓普遍反对——

限定在一千亩他们还能勉强接受,在一千亩以内层层加码,他们实在是受不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也认为这个政策规定得太细致,户部没有能力完成。

而且在人们普遍抵触的情况下,有可能偷税漏税频发,有产税沦为空文。

朱由检认真思索,觉得毕自严说得有点道理。虽然他规定了依法纳税是每个国人的义务,偷税漏税会取消国人身份。

但是如果人们普遍反对某个政策,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那么偷税漏税有可能成为普遍现象。所谓的处罚措施,也是无从谈起——

因为执行的官吏,可能就反对这个政策。他们根本不会认真执行,甚至对此默认。

所以朱由检思索之后,让步道:

“一百亩到三百七十五亩、也就是一方里的土地,加征一成有产税。”

“一方里到二方里的土地、也就是三百七十五亩到七百五十亩,加征二成有产税。”

“七百五十亩到一千亩,加征三成有产税。”

“一千亩以上没有爵位者不许拥有。”

“众卿以为如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