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

谢含章神色淡淡地逛了一圈,问道:“吴师爷,今岁秋收的赋税都在这儿了么?”

吴师爷忙应道:“不不,丞相,这是去岁秋收后,官府买进的余粮。

谢含章微微蹙眉,“还剩这么多?”

“是的,丞相有所不知,去年是十年难得一见的大丰收,整个西州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收成过多,导致集市上米粮泛滥,价格低贱,百姓们都卖不出去,有些贮藏不善的人家,大米都坏掉了。”

师爷见他没有反对,便继续说下去:“因此,为了不浪费粮食,前知府便决定由公家出资,低价收购民间多余的米粮,一来解决浪费问题,二来官府贮藏起来,饥荒之年便可以返施于民,岂不是两相有益?

“今年收成便大大不如去年,因此这些粮米便发挥作用了。”

谢含章微微点头,“此法不错。只是今年既然收成不好,必然有饥民,为何这些贮藏的粮米不赈济出去?”

吴师爷连忙上前一步,邀功似的,道:“丞相放心,这些粮米都是官府出资购买,自然也要按原价卖出,近日已经通过粮行在卖了。”

由于前任知府辞官,目前没有新任知府到任,因此,诸事临时由吴师爷做主,也是合理的。

这时,一个仆从递了茶水过来,谢含章接过,轻轻地啜了一口,随口问道:“什么时候开始卖的?价格怎样?”

“三日前就开始卖了,官府给粮行的价格是一升十文钱。”

谢含章听罢,忽然轻笑了一声,“喀”地一声盖上了茶盏。

“如今集市上粮行挂价是一升十四文,你一升十文、卖了三天,还剩这么多?”

吴师爷听得心头一震,没想到他居然知道粮米市场价格,于是急忙转移话头替自己遮掩,“卑职确实办事拖沓,丞相恕罪。”

谢含章目光落在他身上,平静得仿佛在闲聊似的,笑意和煦,“吴师爷多虑了,前任知府辞官,诸事繁杂,都压在你一人身上,便是略有拖沓,也情有可原。”

吴师爷听了这话,心里才稍稍安稳了,忙道:“谢丞相体谅。”

谁知,又见他在粮仓中转了一圈,缓缓道:“只是城中心地处低洼,不好储粮,一般都只用作临时备用仓,但你这里贮藏了这么多粮米,这说明什么?”

粮仓里光线昏暗,没人瞧见吴师爷额角一滴汗悄悄滑下。

他总觉得,眼前这人瞧着貌美如花、面软和善,但那斜风细雨似的温和表面下,是徐徐诱导的冰冷凌厉。

吴师爷还没来得及回答,只听他又道:“说明别的粮仓都填满了,只能放在这里了,并且随着售卖的减少,逐渐从别的粮仓调粮过来,不断补充,因此,这里看上去还是这么多粮米。是吗?吴师爷。”

吴师爷此时已经冷汗直冒、背脊发凉了。

这么多年来,没有哪个朝廷要员会来这里亲自查看粮仓,更不会有人能一眼看出问题,那他,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