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若昭忙谦道:“嫔妾于文墨上实在是不通,取的名儿怕是难登大雅之堂。皇后娘娘是帝姬的嫡母,为帝姬赐名自然是名正言顺。”
玄凌也笑道:“若昭说的是,孩子也是你的闺女,今儿好好起个名儿与她,将来好让她多多孝顺,承欢你和若昭膝下。”
朱宜修凝神想了许久,道:“敬妹妹闺名若昭,乃光辉明亮之意,妾身不才,帝姬小字便唤作明辉可好?”
冯若昭忙在床上做福身状,“嫔妾替帝姬谢过娘娘赐名。”
玄凌笑道:“如此,明辉便以长熙为封号吧,也是光明之意,长大了定是同若昭一样明艳的美人儿。”
冯若昭恭顺道:“嫔妾蒲质柳资,哪能当得起皇上谬赞,只愿这孩子能借着皇上和娘娘的庇佑,平安长大,嫔妾便再无所求了。”
六月初一,朱宜修在昭阳殿产下一子,玄凌也是早就想好了名字,为与予泽有所区别,特意待到洗三朝之后方为皇三子赐名予浩。如今,玄凌膝下已有三子三女。虽然最大的予泽不过三岁,但君王年富力强,子嗣繁多本是就是一种国运昌隆的象征,朝中也开始有了请立太子的声音。
在储君一事上,玄凌并不是很着急,他深知太子是个多么难坐的位子。虽然不情愿,但玄凌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当年没有玄清吸引着玉厄夫人和废后夏氏的目光和敌意,自己很有可能活不到今天,等不到帝王命。玄凌不愿把亲生儿子扔在火堆上烤,可也不愿这事让朱宜修不安,便想起前世自己的对策来。
乾元五年八月初三,恪贵嫔苗婉如和敬贵嫔冯若昭的册封礼在太庙举行。简化了繁琐的礼仪,赐下金册金印,玄凌温柔凝眸,看着身着华服的朱宜修,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身旁的女子并肩共行,已经四年了。朱宜修神情端庄肃穆,朗声道:
“恪贵嫔苗氏、敬贵嫔冯氏得天所授,承兆内闱,望今后修德自持,和睦宫闱,勤谨奉上,绵延后嗣。”
苗、冯二人恭谨三拜,“承教于皇后,不胜欣喜。”
玄凌情不自禁地伸手握住朱宜修的手,她的手掌温暖干燥,不复前世的冰凉潮湿。感受到手上传来玄凌的体温,朱宜修也自然大方地回握住丈夫的手,她庄严神情中带着一丝前世不曾有过的从容,玄凌突然觉得朱宜修这一世才是名实相符的中宫皇后。未来的路也许难走,但是有她在身边,也许什么坎儿都能过去吧,玄凌这样想着,微笑爬上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