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也是官宦出身,婚后更是平步青云,节节高升。夫妇二人琴瑟和鸣,令人艳羡。
赵家并不迂腐,任由清照继续管理私塾,因此她与黛玉还能像从前一样,经常在一块说说话。
转眼入秋,边疆传来急报。
大凉大举入侵边境,宋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一时之间,天下动荡。
官家未必日夜悬心,难以入眠。
朝臣中有主战一方,也有议和一方。
苏子瞻,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皆主战,虽然他们平常观点不同,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都还是为江山社稷考虑:“陛下,大凉贪婪,若退让只会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不如加派兵力,死战到底!”
另一些议和的官员则认为,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的口粮难以为继,军中的粮草更加得不到供给。而大凉兵壮,鸡蛋碰石头只是无谓牺牲。
官家在种种声音中难以抉择,下一步棋如何走,将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
夜里,楷儿睡不着,跑来找父皇。
官家看着孩子,心里的主意渐渐明了:战争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将士们埋骨他乡,有多少像楷儿这样的孩子没有了父亲?
第二天临朝,官家宣布与大凉议和,并派出使臣前往边疆。
苏子瞻等人对此举并不看好,但是圣旨已下,不可违抗,只能祈祷天佑大宋。
官家与大臣们都在等在使臣的回音。边疆遥远,就算有消息也不可能很快到达,这段时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折磨。
黛玉知道官家诸事缠身,没有精力管楷儿,她便常常进宫看孩子,给孩子带些时兴的吃食。
这天,黛玉正在监督楷儿背书,注意到门外的内官们都在交头接耳,说些什么。
黛玉放下书,对楷儿说:“你先自己默背一下,我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楷儿乖巧点头答应。
黛玉还未走到御书房门口,就看见使臣已经离开。
她急忙进去,想问问官家议和结果如何。
谁知官家愁眉不展:“大凉不肯轻易答应,除非让公主和亲……”
“和亲?”黛玉震惊了!
怎么总是如此相像,上一世在她死后,探春就被送去和亲,从此杳无音讯。
如今又是和亲,人人都知道当朝只有一位公主还待字闺中,那便是官家的胞妹——尚阳公主。
官家待这位妹妹如珍如宝,哪里舍得送她去远嫁和亲!
黛玉与尚阳公主有过几面之缘,那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纵使身在皇宫,也丝毫不藏半点心机。
别说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公主,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她也不忍心!
为何从古至今,都要女人为战争填命?
“陛下,难道大宋已无大好男儿征战沙场吗?竟要牺牲一个弱女子?”黛玉的话如同刀子一样扎向官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