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东归

“我写一封书信,你们带去见王爷,他自会确认。第二,”卫央道,“我今为西陲军屯、民屯主,掌管西陲屯田事。若不愿从军,只想从容度日的,可并入屯田军,说是军,实则乃民众也。此乃西陲生产建设军团,战时则为军,平时乃民籍,或务农,或经商,或学习手艺,均为民籍者。第三么,便是商队者,你们去哈密后,我会请小郡主命人带你们实地考察,此事说来不足,真切看到的才最真实矣。此外,老弱妇孺均有安排,你们去考察之后自会知。但有一样无商量余地,那便是上学,西陲之民,凡有小孩童,自会分级入学,或学文学典籍,或学经济经商,或学手艺从工,地位身份均是一样儿。”

这还能有反对的么?

“可是若没有钱……”韩礼嗫嚅着,他担心的是回去之后的生活。

卫央大笑道:“这有什么好难的?孩童上学费用,一半由王府出,一部分为商铺出,只有一小半才由各家出,倘若不足够,还有钱铺会提供贷款。”

这些说来他们也不懂,那只好见了再定。

“既如此,再无什么难题,明日我等选十数人,日夜兼程赶往哈密卫,”韩阙道,“但义军如何安排?”

“不动。”卫央可不会在这个时候为了一个北庭就暴露这么重要的一招暗子。

一时商议定,众人选出韩阙、李不胡,以及三个大军头,两个小军头,并可靠之人共三十六人,又请在鞑子军营中做事的几个大军头遮掩,各家凑出三十六匹马,又凑沿途的干粮,忙忙到天色将明时。

韩老丈请卫央歇息,卫央见家中人多房少,又见草房里干草堆积,便要了两块羊皮,在草房里打起地铺。

韩老丈十分赧然,总觉苛待了贵客。

“我在吐鲁番两年多,风餐露宿不在话下,有遮风避雨之处,那就已经是相当好的日子了。”卫央毫不在意,躺下后不片刻便沉沉入睡了。

待他睡醒后,北庭有秋雨,风声般的秋雨落地,很快为干涸的土地所纳,这又让他想到了一个事情。

往后北庭总不能依靠哈密运送粮草吧?

“我记着,如今的西域就已经有了坎儿井,屯田时,可考虑以初级的滴灌技术加之坎儿井融合,怎么也得保证此地粮食自足,而后才可将中转到此的粮草储存起来,以北收复葱岭以东,图谋岭西广袤的土地。”卫央心下算。

韩氏一家忙忙碌碌,又是做干粮,又是找肉干,还有几户人家悄悄地过来,各自拿一些礼物,有的是毛皮,有的是沙金,虽粗糙,却都是一番心意。

韩老丈郑重地重绘北庭地图,再三叮嘱韩阙一定要“拼却性命也当送到哈密”。